從新浪王志東的出走看全球IT業CEO的灰色人生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8日訊】新浪網站CEO王志東的“出走”轟動了整個中國網絡界,但是,從另一層面,它反映了一些IT公司CEO在管理和經營上遇到了种种壓力。其實不管是中國網絡企業,還是美國的IT公司,CEO的日子一直都不好過,盡管他們表面上看起來光彩照人。

朝不保夕的CEO

杰夫瑞﹒卡頓是耶魯大學管理系的系主任,也是原克林頓政府管理部門的重要成員之一。他仔細研究了當下IT企業遇到的种种困難,從“數字夸張的財務指標”到“高聳在上的公司業務尖峰”,指出這些企業經營的指標与CEO的經營實踐是相互影響,相輔相成的。

人力資源咨詢公司Drake Beam Morin的CEO盪姆﹒西佛瑞坦言科技企業的CEO正處在“前所未有的壓力”之下,“董事會、股東和華爾街整天向CEO提出不合實際的任務,就像好萊塢的動作影片“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一樣。”

西佛瑞說對了一點:現在IT企業的CEO真是好像在做特工──几乎沒有人能夠做得長久的。去年的一份針對跨國化大型科技企業的研究報告顯示,將近一半的CEO“在位”時間不超過3年,2/3的科技企業在過去的5年中曾經“換帥”。

位于芝加哥的另一家咨詢公司Suntop Media最近出具的報告則表明,僅僅2001年2月這一個月,各大科技公司离職的CEO就達到119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而2000年下半年的創業公司老總离職率比上半年增加了40%。

分析家相信,隨著美國經濟增長繼續放緩,將會有更多的科技公司總裁要“卷舖蓋走人”。“CEO一詞過去代表‘高薪’和‘權力’,現在是經濟衰退期,就成了‘朝不保夕’的代名詞。”報告總結說。

物質財富的占有人

按理來說,科技公司CEO的待遇比以前是好了很多了。除了精神上的壓力以外,那些科技精英在物質上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舒服過。檔次稍微差一點的商務旅行,CEO都是乘坐世界一流航空公司的班机,享受著免費的飲料和熱毛巾。

如果是豪華級的出行,或者是某次公干外出,与合作伙伴進行重要商業談判,CEO的待遇簡直代表了公司的實力,面子更大了。一般是出動CEO私人的座机,內配有豪華的皮革坐具、舒适的床舖和專用的淋浴室。

在家里是別提了,CEO的物質生活比過去阿拉伯的蘇丹、蒙古國的可汗可能還要奢華。他們擁有豪華的轎車,通常是美塞得斯或者奔馳,還有私人司机。每天坐上轎車,當天的最新報紙就整理得整整齊齊,放在汽車后座上。

到了公司,“一整排”的私人祕書忙里忙外,不過公司高層的會議CEO還得親自去幵。整個工作日,CEO唯一身体上的痛苦可能衹剩下与客戶社交活動,如打網球時的背部抽筋。

現在的CEO与科技界早期的創始人已是分道而馳,大相徑庭。美籍華人王安离幵了待遇优厚的哈佛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歷經艱辛,創辦了王安電腦公司﹔斯坦福大學的研究生休斯特僅僅依賴導師幫忙貸款得來的1000多美元幵創了惠普公司。

這些艱苦奮斗,執著進取的精神在現在紛紛扰扰的商業圈內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衹是眾多CEO對物質、金錢的占有欲。美國《商業周刊》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去年美國排名前356位的大企業CEO們的年收入平均增長了6.3%,現金報酬增長了18%,与各大企業業務不振形成鮮明對比。

事必躬親的管理者

美國科技經濟步入了調整期,很多CEO不及反應,即告下台。專家認為CEO面臨窘境是有它內在的原因的。尤其是大型的跨國科技公司,現在要應付3大不利因素:劇烈的科技變革、不确定的全球經貿環境和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必須要承擔的高度責任。

投資新興技術、企業內部創新過去是科技企業取得先發优勢的殺手□之一,但是現在隨著技術換代的速度越來越快,科技企業与競爭者、与傳統企業的差距越來越小,科技創新越來越困難,風險也叫人難以承受。嚴峻的局面要求商業化的CEO要具備足夠的技術敏感,能夠在企業和市場、用戶之間求得平衡,在良莠不齊的創新中辨別出那些具有良好市場前景的商品。

從商業領袖到新經濟的代言人,一個优秀的IT企業的CEO必須事無大小,事必躬親。無論是環境保護還是網絡商務,他們對公司的發展目標必須了然于胸,各處都要面面俱到。業界傳奇的經理人,GE公司的CEO韋爾奇就因為GE公司生產廢料處理不善,造成美國一條河流全程污染,被州政府罰款60億美元,限期整改,而險些名聲掃地,英名喪盡。

尤其是在經濟衰退期,CEO更加要全身心扑在公司業務上,每天24小時,每周7天的上班,使得“7×24”的公式在各大科技的管理階層中非常普遍,能在那些公司做上CEO需要“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頭腦和鐵人三項賽選手的体力”。

苹果電腦公司46歲的創始人,也是后來力挽狂瀾,拯救苹果公司的功臣史蒂夫﹒喬布斯在其漫長的工作日內,依靠避免攝入咖啡因且喝大量的水來保証精力旺盛﹔Cypress半導体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T.J.羅杰斯很少在午飯時分休息。他每天正午离幵辦公室跑步5、6英里,每周堅持五天。

精英的共識

你可以去詢問任何一個科技公司的CEO,不管他掌管的企業是.COM,.NET,還是PC制造、軟件編制,什么是20世紀最偉大的科技突破?他們都會給你同樣的答案:互聯網及其網絡科技。

与19世紀末廣泛采用電力而給社會帶來的巨大沖擊不同,互聯網給企業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對一些現在比較老化的傳統行業來說,都能看到科技應用的影子,例如石油公司。標准石油公司的CEO曾把互聯網比作汽車,給石油工業帶來持續的增長動力,其科技奇跡改變了很多石油業的工作崗位,創造了新面貌。

當然,有一些事是始終不變的,即股東和投資人的利益,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原則“始終不變”地折磨著CEO,股東對企業持續不斷的高要求,逼迫著企業及其管理者拿出更新更好的財務記錄。

很多人認為現在科技公司的CEO職位應該重新定義,CEO一職應該專門向股東和投資者負責,加強企業与資本市場的溝通与信任。不過也有人指出,專事資本市場的确可以讓企業在投資人那里“交差”,可是卻會造成CEO与公司內部管理的脫節,上令下達就有困難。

“每個企業的CEO都想像GE的韋爾奇那樣勇敢而有遠見,知識淵博,無所不知。但全球衹有一個韋爾奇,這樣的CEO畢竟是少數。”哈佛大學商學院人際關系的專家簡?洛奇評論道,“一些壓力來自外部,一些壓力來自公眾,還有一些壓力來自CEO自己。”“關鍵是CEO自己要有清楚的認識。”

CEO制度的變革

有人已經一針見血地指出,拼命提倡創新的CEO背后,恰恰是其CEO管理的体制最需要改革和創新。為此人們嘗試了种种辦法。有些人想到:既然一個CEO可能不堪負荷,那么增加一個CEO,實行聯合CEO制度能不能行呢?

事實証明,聯合CEO風險很大。科技界著名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于1997年与添惠公司合并后,原來的CEO約翰﹒馬克勉強做了3年首席執行官,最后還是選擇退出,將CEO的頭銜留給了公司的聯合CEO迪恩﹒維特。

科技界的合并案中衹有少數几個采用聯合CEO獲得了成功,如美國在線AOL与時代華納公司的合并,斯蒂芬﹒科斯和杰瑞德﹒樂文分任董事長和CEO,管理企業的職權上平起平坐。

高層管理人員之間的合作通常很難,要依賴于個人的見識和對聯合管理企業的看法。“要實行聯合CEO制度可不像寫個‘1+1>2’的數學不等式那么方便。”在過去的5年中,歐洲有100多家企業試行了聯合CEO体制,72%的企業在2~3年中失敗,最后回到了原來的老路。

部分專業人士呼吁CEO激勵自我,与投資者和部下保持積极的溝通,以避免日益頻繁的CEO离職,這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損失──外來的“空降兵”職業人要花上9~12個月熟悉業務,再花上3~6個月整頓公司業務,這几乎是极大的浪費。

參考韋爾奇和GE的做法,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整個管理層与消費者、投資人和雇員保持聯系。GE的管理層經常會給上述三類人發信或寫電子郵件,落款往往有4個人:CEO韋爾奇、杰夫瑞﹒伊梅爾特(GE的下任CEO)和GE另外2個副總裁。

當然爭論來爭論去,其實不管是阿狗阿貓,張三李四,CEO僅僅是個職位,說穿了,這個職位的唯一要求就是他能為公司帶來滾滾財源。畢竟,資本市場再想翻云覆雨,也不至于傻到自掘墳墓,把自家的搖錢樹破壞掉。看來贏利就是職業人的生存之道,王志東、張朝陽、韋爾奇都繞不過這個坎兒。

(金凡 賽迪網)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洋槍隊”們給中國IT業產業帶來了什么? (6/8/2001)    
  • 調查顯示:大多女性認為美國IT業男女同工不同酬 (6/8/2001)    
  • 評論:看美國IT業當前認証大熱門 (6/6/2001)    
  • 對王志東辭職的兩大猜測 (6/5/2001)    
  • IT行業在歧視中老年員工 (6/4/2001)    
  • IT人才嚴重短缺 大陸學子紛紛向“外”跑 (5/30/2001)    
  • 中國IT業未來存在七大賺錢模式 (5/28/2001)    
  • 中國IT的“沉重的翅膀” (5/23/2001)    
  • 美國2001年IT業員工薪水調查 (5/22/2001)    
  • 瑞典互聯网技術已躍居世界首位 (5/22/2001)    
  • 預測IT業七大趨勢 下半年PC市場可望恢复景气 (5/18/2001)    
  • 美國政府修改IT業保護計划 (5/16/2001)    
  • IT業矚目的全新XML電子商務標准出籠 (5/15/2001)    
  • 西方不亮東方亮 亞洲IT業鬧人才荒 (5/15/2001)    
  • 北美IT業還能火得起來嗎? (5/15/2001)    
  • 美IT高級人才依然倍受青睞 (5/14/2001)    
  •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對IT業主導的新經濟充滿信心 (5/11/2001)    
  • IT業不再是《財富》排行榜的寵兒 (4/25/2001)    
  • 美國IT業存在年齡歧視現象 (4/25/2001)    
  • 印度IT業在急劇下滑 到處都在裁員 (4/24/2001)
  • 相關新聞
    印度IT業在急劇下滑 到處都在裁員
    美國IT業存在年齡歧視現象
    IT業不再是《財富》排行榜的寵兒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對IT業主導的新經濟充滿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