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該往何處 很難找到答案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日訊】 天安門廣場西側的史博館,兩週前開始展出中共建黨八十週年的回顧史,供來自全國各地民眾朝聖,「黨的光榮歷史」再度成為全國宣傳的主旋律。展館內,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三幅巨像點出了宣傳部門對這部歷史三個時期的鮮明定位。

然而,在建黨八十週年之際,中共這部「光榮史」卻也向人們提出了許多疑問。首先,中國共產黨如何忠實地面對歷史?史博館內刻意忽略了改革史上兩位重要人物胡耀邦與趙紫陽、絕口不提「文革」以及江青、林彪,似顯示至今仍缺乏勇氣面對過去。其次,究竟中國共產黨的黨性如何定位?「三個代表」很顯然已非老祖宗的經典理論,中共如何說服共產主義信徒,自己仍然信奉馬列那一套?再者,政權傳承之際,江澤民如何建構自己的理論?第四代接班人將把中國帶向何處去?

據工商時報報道, 從一九二一年中共建黨及四九年建國以來,如果要看功績的話,毛澤東的「建國」和鄧小平的「治國」是有功,江澤民僅能說在平穩的發展過程中「蕭規曹隨」,保持政經體制穩妥前進。

但除了犖犖大者外,回顧建黨八十年史實,中共卻不能不回顧充滿辛酸的一頁。作協主席巴金已不止一次呼籲成立「文革博物館」,目的就在鑒往知來。如果說「文革」涉及者許多至今仍然在世,翻案將造成社會大亂,那麼七○年代初林彪墜機身亡檔案、以及逮捕「四人幫」過程,及江青等影響中共史實重大者的全紀錄,又為何至今仍屬禁忌?

最不應抹煞的,還是中共兩位前總書記胡耀邦與趙紫陽對改革功蹟的貢獻。如果鄧小平的「領導幹部梯隊接班」、「摸著石頭過河」等想法,及「農村經濟改革」、「城市經濟改革」等決策沒有胡趙來執行,鄧的「三步走」改革中國大計,料不會那麼快實現。抹煞是為了避免政治紛擾,撇清是假裝看不見。

許家屯就曾說,江澤民在「六四事件」前就參與中共政治局常委的工作,不能說他與「六四」無關。但中共宣傳部門刻意淡化江的那段史實,不也著眼於撇開歷史糾葛,減少未來定位的困擾。

明年中共即將召開有承先啟後作用的「十六大」,第四代接班人也將正式躍上檯面。然而,執政了十三年之久的江澤民,什麼能代表他傳世的理論?如何「非鄧化」地突出自己十三年來的功勳?

從當前中共宣傳口徑來看,塑造江澤民的理論思想,把江的論述理論化應是江智囊迫在眉睫的工作了。事實上,在胡錦濤及曾慶紅的帶領下,理論宣傳能手早在去年於中共中央黨校成立了江澤民理論工作小組,目的就在塑造江澤民下台前這項最重要的工作。但究竟什麼能代表江澤民真正的理論核心?「三個代表」?「三講」,還是「論十二大關係」?

代表「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廣大人民根本利益」這三個代表,確實在中共黨內引起一陣爭論。去年,江智囊、社科院前副院長劉吉就曾言,黨內不少人反對「三個代表」,因為這個說法違反了「黨是無產階級先鋒隊」的馬列經典論述。儘管如此,江的「三個代表」確有其時代意義,誠然代表江澤民能夠與時俱進地看待中國共產黨的發展;不過如果只著眼於鞏固共產黨的政權,顯然也還欠缺全面性視野。

質言之,江的論述除「三個代表」外,就是一個轉型時期「穩定壓倒一切」的理論型塑,除此之外無它。

「我們提前了鄧小平同志在二十世紀末經濟翻兩番的目標,提早達成現代化建設」,經濟改革成果自然是慶祝建黨八十週年的重頭戲。的確,近二十年來,經濟快速發展已顛覆了「蘇東」社會主義陣營九十年代初期走向崩解的宿命,也跌破數十年來美國許多著名「中國通」唱衰中國者的眼鏡。中共發展史,確需論者重塑一套政治經濟學視野來審視其發展歷程。

但在欣羡其發展速度、投入大市場懷抱之餘,也不應忽略這一充滿異質性社會出現的種種問題。貧富差距的擴大,腐敗現象叢生,失業群體擴大,挑戰共產黨權威的組織性團體,都在在挑戰未來中國的方向。

中共上週公佈一份報告顯示,十二年來中共已開除了四十七萬多名黨員,但這還是保守估計,顯見其內部玩忽職守、普遍缺乏執政道德的現象。朱鎔基有次在清華大學演講時便警告官員「不要做個遺臭萬年的人」,但如果沒有強有力的法律監督,官員也就永遠有辦法逃避法律制裁。

八九民運,一份知識份子的宣言說:「我們寧要一個受到制度制約的壞的領導人,也不要一個在非民主的不透明的體制中掌權的天使。」建黨八十年的中國共產黨是有不少成果可慶祝,但誠如李光耀所說,「對中國人民來說,這是一個痛苦的轉變過程」。如不能把出現在歷史轉變中的先例透徹研究,避免重蹈覆轍,「中國往何處去」永遠是個疑問。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中共八十黨慶 英國主流媒體大揭其黑暗面 (7/1/2001)    
  • 經濟學人指中共前景嚴峻不改革必滅亡 (6/29/2001)    
  • 中共整肅媒體意在為江澤民歷史地位鋪路抬轎 (6/28/2001)    
  • 中共黨員幹部公費旅遊熱引發民眾不滿 (6/12/2001)    
  • 南方週末報編輯遭撤 引起西方媒體注意 (6/7/2001)    
  • 金融時報﹕中共加緊箝制新聞自由反映內部不穩定 (6/7/2001)    
  • 中共七一黨慶全面禁映外國電影 (5/17/2001)    
  • 陳總統勉勵國史館與民間合作續 充實台灣史料 (5/17/2001)
  • 相關新聞
    陳總統勉勵國史館與民間合作續   充實台灣史料
    中共七一黨慶全面禁映外國電影
    金融時報﹕中共加緊箝制新聞自由反映內部不穩定
    中共黨員幹部公費旅遊熱引發民眾不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