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元專欄】張清溪:供需法則

張清溪 (台大經濟學系教授)

人氣 1173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0日訊】供給法則和需求法則是基本的經濟原理,就像英語的ABC;它很簡單,但很管用。

什麼是供需法則

影響消費者對一物購買量的因素很多;例如今天想吃絲瓜,首先得看看絲瓜一斤多少(價格),然後再想想荷包的錢(所得),要不要換吃苦瓜或黃瓜(相關物品價格)等。在其他因素不變下,單考慮一物本身的價格,則當價格越高,消費者買得越少;也就是一物的價格與需求量呈反向變動關係;例如,在所得、其他物價…不變下,絲瓜太貴就少吃,便宜就多吃點。這就是需求法則。

同樣道理,生產者決定某物生產多少,要考慮到產品本身的價格、成本、技術…等因素。如果其他因素不變,則一物價格越高,廠商的供給量會越多;也就是一物的價格與供給量呈同向變動關係,這就是供給法則。所以,絲瓜的價錢好,農人一定增加供給量;價錢不好,自然也就少生產了。

放諸四海皆準

就消費者而言,東西貴了就少買點,便宜就多買點;就供給者而言,東西值錢就多生產點,不值錢就少生產點。這麼簡單的供需法則有什麼用嗎?

它的用處可多了。舉大家熟悉的例子:在勞動市場中,提供勞動力的是就業者,雇主則是需求者。當工資越高,就業者將會增加工作量或將有越多人願意就業;而另一方面,老闆則會減少對勞動力的需求量,也就是減少雇用勞工。在資金借貸市場中,如果利率越高,資金的供給者(貸方)會增加他的資金提供量,也就是樂意放款;而資金的需求者(借方)會減少他的資金需求量,也就是不願借錢。在外匯市場中,如果匯率越高(例如台幣由30元兌1元美金上升至35元兌1元美金,也就是台幣貶值),外匯供給者(也就是賣外匯的人,最主要的是出口商,他們出口換得外匯收入)會增加外匯供給量;反之,外匯需求者(也就是買外匯的人,最主要是進口商)會減少外匯的需求量。以上三例,雖然是不同的市場,但其供給和需求行為都符合供需法則。

價格指導資源配置

我們知道經濟學中所說的「一隻看不見的手」,就是指「市場機能」或「價格機能」。因為市場的各種訊息都會反映到價格上,透過價格的運作,市場自然能夠調和供需雙方並達成資源的有效配置。由供需法則,我們可以很容易了解這個道理:對消費者而言,某商品的價格提高了,自然減少對它的購買量;而價格提高隱含此物的成本增加了,消費者應該節省使用,在需求法則下的行為自然也就符合資源配置的效率原則。對生產者而言,所供給的產品價格提高了,表示此物受到消費者歡迎,所以願意支付高價,那麼,廠商理應多用資源來生產,而這也正是供給法則呀!

所以,供需法則背後代表著指導市場資源配置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呢!

(原載台灣大紀元周報第16期)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世界景氣今年上半年觸底明年明顯回升 (2/16/2002)    
  • 星政府鼓勵人民創業用心良苦但障礙重重 (2/15/2002)    
  • 因果關系与現代科學 (2/15/2002)    
  • 經濟學家稱安龍妨礙美國經濟復甦 萊伊出席聽證會將保持沉默 (2/12/2002)    
  • 恩隆公司財務弊案可能影響美國經濟復甦 (2/10/2002)    
  • 白宮經濟學者:去年美生產力成長高於歷史水平 (2/6/2002)    
  • 蓋茨稱今年全球經濟复蘇無望 (2/5/2002)    
  • 美著名學者﹕大陸8%經濟成長率“不足置信” (1/30/2002)    
  • 經濟學家福斯勒認為美國經濟复蘇在即 (1/30/2002)    
  • 倫敦經濟學院孕育恐怖分子 (1/28/2002)    
  • 就業形勢不景 北京大學生競相自貶身价 (1/23/2002)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傅利曼稱美經濟重新擴張為時不遠 (1/23/2002)    
  • Fed官員、IMF學家 看好美國經濟將復甦 (1/18/2002)    
  • 美國零售業帶動經濟復蘇 (1/16/2002)    
  • 經濟風險仍在Fed月底再降息 (1/13/2002)    
  • 吳稼祥: 讓國家“戒毒”--論聯邦制杠杆對財政調節的作用 (1/13/2002)    
  • 美振興方案拚經濟 進入府會肉搏戰 (1/8/2002)    
  • 26個專業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可進京 (1/6/2002)    
  • 美國一級市場交易商預計:聯儲將于1月底再次降息 (1/4/2002)
  • 相關新聞
    美國一級市場交易商預計:聯儲將于1月底再次降息
    26個專業非北京生源畢業生可進京
    美振興方案拚經濟 進入府會肉搏戰
    吳稼祥: 讓國家“戒毒”--論聯邦制杠杆對財政調節的作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