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為何嚴加新聞檢查?

人氣 2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1日訊】 中國政府在中國共產党成立80周年前夕加緊了對新聞出版業的控制。中國當局為什么在這個時候進行更嚴格的新聞檢查?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主要原因是共產党16大會議的臨近以及領導班子的交接。

據美國之音報道,從去年春天以來,中國當局加緊了對意識形態領域的控制。僅几個月來,一些地方報刊因為一些所謂的政治上的問題而被勒令停刊整頓,有關記者編輯人員也受到撤職等處份。中共宣傳部最近還發布了一份內部文件,下令對他們認為出格的報刊和編輯人員進行整肅。這份文件還詳細列出了報刊嚴禁刊登的內容和近期發生的媒體十大違規事件,要求在新聞單位中開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教育,以提高新聞工作者把握輿論導向的能力。一些香港媒體甚至認為,這是中國最近几年來對媒體展開的最大的一次整肅。

89年來最嚴的控制

中共這次對媒體的控制,究竟有多嚴格呢?原《世界經濟導報》記者,現在生活在美國的自由新聞工作者張偉國認為:“這個要分几個不同的時期來看。如果是從中共統治,49年以后統治中國大陸的這樣一個現在50多年的歷史來看,現在還不能說比以前控制得更嚴,或者講比它嚴的還有象文革,象文革前夕,輿論一律,千報一面,那個是紅色恐怖。那個,應該講,是‘風聲鶴唳’,也就是鄧小平自己講的,是鴉雀無聲。這個比較起來,應該還沒有達到那個程度。但是從另外一個標准來看,就是從江澤民上台,89年上台以來,他上台的十几年來看,到目前為止,應該將是新聞控制得最嚴格的一個時期。新聞寬松,新聞環境的惡化應該是最嚴格的一個時期。”

問題還不太嚴重

但是剛剛訪問過中國的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研究中國歷史的麥金農教授則認為,這次對媒體的新聞檢查,与1985年、86年的反自由化思潮比起來,還不能算是最嚴格的。他說:“可是不是非常厲害。因為我剛剛在北京和別的地方,听說有很多新的雜志,不一定是新的報紙,是新的雜志。” 不過,他說這些新的雜志大部份是關于商業、體育和娛樂方面的消息。麥金農還指出,他沒有听說對【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官方媒體的領導層進行整頓的消息。這說明問題還不是太嚴重。

領導層交替是原因之一

至于中國當局在這個時候加緊對媒體的控制的原因,張偉國和麥金農都認為,16大的臨近和有關領導層的交替所引發的權力斗爭是中共加強媒體控制的主要原因。張偉國說:“共產党新舊權力交接,從目前的角度來看,有點難產,胡錦濤的全面接班是否可能,江澤民不愿意全退的意向也表露得很清楚,那么在這樣一种微妙的政治形勢下面,中國的媒體往往有這种風向標、有這种放气球的功能。所以,哪一种政治力量控制了媒體,哪一种政治力量就可能控制政治權力斗爭的后果。所以,在這种情況下面,江澤民如果越是不愿意退,越是想改變原有鄧小平留下來的權力交接的部署,那么控制媒體,加大力度控制媒體也就順理成章了。”

法輪功是另一原因

張偉國認為,另外一個因素是,隨著開放的深入,尤其是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生活帶來本質和結构上的變化。這种影響也會沖擊到媒體。而媒體在這個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影響也使共產党感到擔心。而從1979年到1981年期間在《人民日報》當過外國專家的麥金農教授認為,中國當局這次對媒體的控制還与法輪功有關系。他說:“我想,第二個原因,很可能跟法輪功有關系。他們對這個法輪功的宣傳,不一定成功。所以他們要利用和控制媒體。”麥金農教授還表示,中共對媒體的控制還与中國媒體越來越商業化的趨勢有一定的關系。在中宣部發布的文件中,黃色淫穢的文章也在禁止之列。

擦邊球無濟于事

對于中國新聞從業人員對更嚴格的新聞檢查的反應,張偉國說:“當然,第一是相當的無奈。因為本來是借助互聯网的技術上的突破,借助市場化的突破,也希望中國的媒體能夠比較快的步入,按照市場規律,按照新聞規律,來進行改革。現在這樣一种几乎等于‘急煞車’的動作,使得他們這种愿望都有些破滅。本來還是希望自己努力,來尋求新聞改革的漸進的變化。現在這种打擦邊球的局限性,已經是非常明顯了。在整個共產党體制沒有根本改變的前提下,希望通過打擦邊球來爭取新聞自由和新聞空間的努力,注定就是不可能達到的。我想這個對新聞工作者來說,也是一個刺激,蠻大的一個教訓。”

弦崩不了多久

曾經在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做過訪問學者的張偉國認為,在短時期內,中國當局會通過它的權力机制使有關新聞控制的規定得到實施。但是這种做法并不能維持太久。他說:“在總體上,它暫時的還能維持一下吧。但是從長遠來講,弦也崩不了多久。頂多我想崩到16大前夕。16大開好,還得松下來。否則的話,它自己的机器,整個新聞媒體的机器沒辦法運作。”

麥金農教授也認為,中國對媒體的控制存在“收”和“放”的歷史。現在是到了收的時間了。他認為,中共16大產生新的領導層之后,媒體的情況也許會出現好轉。不過,他說,當然這要看新領導人的態度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向格雷厄姆夫人致敬﹗ (7/18/2001)    
  • 中國的承諾可信嗎﹖ (7/17/2001)    
  • 國會議員蘭托斯強烈譴責北京主辦奧運 (7/15/2001)    
  • 開放鳳凰衛視應有配套措施 (7/10/2001)    
  • 新聞自由與違憲審查 (7/7/2001)    
  • 張偉國:中國“民意” 是最大的假冒偽劣商品 (7/7/2001)    
  • 狗仔隊入侵總統官邸 豈可不罰! (7/5/2001)    
  • 【紀元特稿】蘇紹智: 中共建黨八十年評說 (7/3/2001)    
  • 香港自由是否遭到削弱? (6/28/2001)    
  • 舒崇:欽本立——爭取新聞自由的人格象徵 (6/24/2001)    
  • 【紀元專欄】蕭寒: 侵犯新聞自由就是侵犯公民財産權 (6/23/2001)    
  • 邱心言:報刊整肅風又起 (6/18/2001)    
  • 鮑威爾:俄入北約應具新聞自由、法治和消除貪污標準 (6/18/2001)    
  • 杜耀明 ﹕ 董特首 ‘ 超北京 ’ 的新聞觀 (6/11/2001)    
  • 李怡:捍衛「隱私」 (6/11/2001)    
  • 【紀元專欄】 曹長青:六四到底死了多少人?——全球記者們的失職 (6/9/2001)    
  • 【自由鳴放】中國政府為什么突然大規模整肅報刊?    (6/7/2001)    
  • 金融時報﹕中共加緊箝制新聞自由反映內部不穩定 (6/7/2001)    
  • 中國被抨扼殺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 (6/4/2001)    
  • 世界報業聯盟批評中國壓制新聞自由 (6/4/2001)
  • 相關新聞
    中國被抨扼殺新聞自由及言論自由
    金融時報﹕中共加緊箝制新聞自由反映內部不穩定
    【自由鳴放】中國政府為什么突然大規模整肅報刊?   
    【紀元專欄】  曹長青:六四到底死了多少人?——全球記者們的失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