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嘴黑庄狼狽為奸 大陸證券分析業陷入可悲境地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24日訊】 在本文的最開始,讓我們來關注一下美國有關部門是如何處理最近證券分析中的不法行為的。

遭遇指控華爾街面臨信用危机

納斯達克再爆“故事”:6月29日,中華网(China.com)和雷蒙兄弟公司、貝爾斯登公司(Bear Stearns)、美林證券等中華网上市承銷商以涉嫌操縱股市被美國中小股東告上了法庭。目前紐約南區法院已受理此案。据悉,除了中華网,還有60家公司被投資者告上法庭。

對此,6月27日,美國國會成立了一調查委員會,以進一步調查華爾街股市分析師是否存在不良操縱行為,為承銷或擁有此類股票的投資銀行制造輿論、牟取利益,并從中撈取分紅收入。這一由學者、政府机构、行業自律組織組成的調查委員會的成立,說明美國國會對華爾街分析師以及相應券商的不法行為的調查開始升級。

美國國會財政委員會以及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決定開展全方位調查,以弄清分析師是否提供了不公正的投資建議,以及這些建議是如何做出的。同時紐約數家知名律師事務所也聯合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華爾街分析師操縱市場的行為。

從投資者以個人名義起訴,到國會介入調查分析師的行為,華爾街正面臨嚴重信任危机。

黑嘴黑庄混珠中國證券分析業

同樣,國內一項有關職業聲望的社會調查顯示,“股評家”(在一般人心目中他們就是證券分析師)排名竟在后几位,整體形象不佳。國內股民這些年或多或少都上過證券分析師(“股評家”)的當。對于由水平問題產生的分析失誤,就不必責備了,人非圣賢,孰能無錯?但有些則純粹屬于道德問題了,充當“庄家”的“股托”,明知山有虎,偏叫投資者向“虎山行”。

中國證券業協會證券分析師專業委員會在一次研討會上透露,國內投資咨詢机构80%處于虧損或保本狀態。而目前,全國已有一百多家机构獲得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投資咨詢從業資格,執業人員總數已超過1500人,而整個行業的從業人員遠在万人以上。身處“朝陽行業”,卻出現如此大面積的虧損,主要原因是國內證券咨詢机构普遍規模較小,允許經營的業務品种單一,“主業”不甚景气。

但令人費解的是,事實上很多國內證券咨詢公司非但沒有處于生存困境,甚至活得相當“滋潤”。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這一現象說明很多咨詢机构正自發開拓新業務,甚至涉及財務顧問、委托資產管理等政策上尚未開放的領域。据了解,目前國內證券咨詢机构的收入來源主要有以下几個方面:咨詢費、會員費;為證券營業部介紹客戶并從中獲得營業部的回佣;此外,也存在違法做“股托”及与“庄家”聯手乃至單獨“做庄”在二級市場謀利。說句玩笑話,現階段的中國證券咨詢業有點像個有潛質但“不務正業”的“問題少年”。

几乎所有“黑庄”背后都少不了“黑嘴”的默契配合。而“黑嘴”要制造輿論,也有賴于媒體的力量。“黑庄”-“黑嘴”-上市公司-媒體組成了一個環環相扣的鏈條,里應外合,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一個個股市“神話”、“奇跡”的泡沫來。

體制缺陷阻礙中國證券分析

黃金時代證券分析行業中所暴露的問題与體制不無關系。由于大部分證券研究机构附屬于投資銀行,沒有嚴格執行研究部門与投資銀行業務相分离的“防火牆”制度,分析師的收入与投資銀行的業績相關,從而造成分析師唱好股市的動机。在現有法律框架下,承銷商借其研究報告造市獲利恰屬于灰色地帶。在市場巨額利潤(同時不能忽略可能來自管理層的壓力)与職業自律之間,一些分析師最終選擇了前者。

几乎所有證券市場在其發展初期,證券分析師或類似人員都曾有過不受重視的經歷。當市場不規范、市場价格的形成主要由資金供求關系決定甚至被所謂“庄家”操縱、股价并不反映企業內在价值時,對企業、行業、宏觀經濟等基本面的分析就顯得“沒用”,證券分析師自然難以受重視。

中國“入世”指日可待,證券市場正逐步与國際接軌,開始從政府調控型向市場導向型轉變,市場規律影響證券价格的因果關系日趨明顯,這為真正意義上的證券分析師脫穎而出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与市場基礎。隨著“机构投資者時代”与“并購時代”的到來,中國終將誕生源自本土、懂得國際資本“語言”、能与世界主流市場對話与交流、具有全球影響的世界級明星證券分析師。(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香港國泰工潮料損失逾5億 (7/9/2001)    
  • 高盛證券分析師: 軟體股Q2獲利將為零成長 (6/13/2001)    
  • 李嘉誠大陸巨額投資不保 汕頭電厂進退兩難 (6/4/2001)    
  • B股全面放開﹐兩岸投資人各有主見 (5/31/2001)    
  • 美林證券調降今年全球PC需求成長預測值 (5/16/2001)    
  • 分析師對晶片生產設備業前景看法分歧 (5/11/2001)    
  • 電訊股帶動香港恆指半日漲458點 (4/11/2001)    
  • 美國華人投資專家警告 暫時不要碰高科技類股 (4/3/2001)
  • 相關新聞
    分析師對晶片生產設備業前景看法分歧
    美林證券調降今年全球PC需求成長預測值
    B股全面放開﹐兩岸投資人各有主見
    李嘉誠大陸巨額投資不保 汕頭電厂進退兩難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