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COM的裁員与傳統的裁員

人氣 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7月5日訊】說到.com倒閉、裁員現象,很多人都聽著不痛快,但卻有兩种人心中暗喜,一是早就想炒老板的被裁員工,一是需要“价廉物美”人力的公司主管。

  說到這些日子的.com倒閉、裁員現象,很多人都聽著不痛快,但卻有兩种人心中暗喜,一是早就想炒老板的被裁員工(因為有一筆意外又优厚的“走路費”),一是需要“价廉物美”人力的公司主管。在人力供給的量和質都增加的情況下,有些公司甚至不惜來場人力“大換血”。

  兩年前,由于.COM正熱,不少优秀人才選擇了离職創業或跳槽高就,使得那些將才云集的傳統大公司突然成了“職業學校”,為新興的網絡行業“提供”了不少人才,這些公司在人才快速且大量流失的壓力下,還一度將手伸向了尚未畢業的年輕學子。

  如今,.COM成了冷潮,網絡公司關門、裁員成了大潮,那些昔日信心十足的.COM信徒,衹得暫向現實低頭,准備回到原來擅長的“本業”。但問題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回得去,就算是條件還不錯的人才,恐怕也會面臨降格以求的尷尬。

  一位因職務之需而經常在招聘會上“漫游”的業務總監,去年在會上發現,“能力條件讓人心動的不多,但薪水要求讓人心惊的不少”,所幸用人的急迫性并不高,還有時間再等。

  結果,到了今年一波波的裁員浪潮起來后,這位總監為招聘而專設的Email中幵始出現了工作資歷少則四年、多則八年,職位當到經理甚至副總的專業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們對薪資的要求非常合理,甚至可說是划算。以前那种漫天幵价的例子愈來愈少了。”總監也透露,他接触過几個曾在著名網絡公司呆過的員工,他們幵出的薪資就屬于過高型。

  現在怎么才算合理?這自然与當前人才市場的行情密切相關—-現在的“網絡人价”确實比去年低。

  正因為看到許多“好”才在眼前,工作能力、配合意愿,再加上薪資成本都比現職員工好,于是這位總監不惜大換血,把原來近五人編制的企划部門換縮成三人,“結果溝通效果、執行效率,以及辦公室气氛,反而比以前順利且愉快多了。”

  在這波.COM裁員潮后,除了上述趁机汰換人力的情形外,還出現“好”才易挖的現象。一家網絡廣告公司總經理告訴筆者,該公司很需要一名業務主管,但從事這行且有點經驗的人确實有限,因此相當難找,而要能做高階主管,可選之人就更少了。

  但現在,由于.COM公司即使在裁員后,其財務壓力、產業前景仍不明朗,“好的人才就有机會可挖了!”這位總經理接著說了個有趣的觀點:“有些人本來也不清楚是否該挖,但發現那人的公司裁員后,他被留下甚至升官,顯然就是個可挖之寶!”

  雖然因.COM們目前的失血而使市場的人力供給和成本對招聘方有利,但無論是人力裁減也好、汰換也罷,對人才或公司所需人力資源的認定,都必須預先細加評估,否則人是裁換掉了,卻有可能造成“劣幣逐良幣”的惡果。

(eNews)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西門子欲在全球裁員2000人 (7/4/2001)    
  • 盈科十月再裁員目標是二千員工 (7/4/2001)    
  • 香港近日又刮起裁員及減薪風 (7/4/2001)    
  • 沒頭路 香港失業率近5% (7/4/2001)    
  • 香港股市小升22點 電訊盈科成為焦點 (7/4/2001)    
  • 香港電訊盈科今宣布: 裁員340名 (7/4/2001)    
  • 香港外企爆裁員減薪潮 (7/4/2001)    
  • 科技界成為失業高危族 (7/4/2001)    
  • 惠普要求員工自動減薪 (7/4/2001)    
  • 香港電盈將裁員二百人及削減高層薪酬 (7/3/2001)    
  • Multex.com公司預期Q2虧損並計劃裁員15% (7/3/2001)    
  • 不景氣 聯電將關2座8吋晶圓廠 (7/3/2001)    
  • 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仍在繼續消費 (7/3/2001)    
  • 亂世之秋搜狐激流勇進 (7/3/2001)    
  • 分析:誰會在网站裁員中犧牲? (7/3/2001)    
  • 香港黛安芬傳裁員四百人 (7/2/2001)    
  • 香港失業率繼續惡化 盈冠忠裁700人 (7/2/2001)    
  • 倒閉、裁員、減薪,悲情何日告終? (7/2/2001)    
  • 電盈冠忠裁700人 (7/2/2001)    
  • 香港冠忠巴士裁員五百 (7/2/2001)
  • 相關新聞
    電盈冠忠裁700人
    倒閉、裁員、減薪,悲情何日告終?
    香港失業率繼續惡化  盈冠忠裁700人
    分析:誰會在网站裁員中犧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