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五分鐘原則」處理不想做的事

呂宗昕

人氣 1114
標籤:

以「五分鐘原則」處理不想做的事—何飛鵬遇見的三種人

每個人對工作的期待各不相同。我們經常計算所得,卻鮮少計算付出。

效率達人的第一黃金法則是:「你的效率,只能增加至你最願意付出的程度!」

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或任何物質,可讓你超越自己想達成效率的極大值。

何飛鵬遇見的三種人

有一次應邀至一家企業內訓授課,我問在場的學員:「在求財、求名、求貢獻三件事中,你要優先選擇哪一件事?」

結果大部分的學員選擇求財,一部分的學員選擇求名,只有寥寥無幾的學員選擇求貢獻。

「沒有貢獻的求財是虛財,沒有貢獻的名聲是虛名。」我向現場的學員說明,「要先有實質的貢獻,才能獲得真正的報酬與名譽。」

貢獻來自想做的念頭,而想做的念頭是工作效率的推進力。越是迫切渴望,工作效率越是高升;反之,越是心不甘、情不願,工作效率也會變得益發低落。

商周集團何飛鵬社長白手起家,一手創辦了許多重要的平面媒體及文化出版事業。多年來在職場上奮鬥的過程中,曾遇見形形色色的工作夥伴。

他說自己最怕遇到三種人:笨、慢、懶。

笨者有時不是真笨,而是裝笨,因為不願花費心思在工作上,不肯努力將工作做好,以致成為表面上看來較為笨拙的工作者。

慢者因個人工作習慣使然,動作總是比別人慢一拍,跟不上其他同仁的速度,因而導致進度嚴重落後。

懶者平日好逸惡勞,僅以最低的標準自我要求,為了貪圖個人最大的便利,於是在工作品質上自行打折。

何飛鵬詳加分析後,發現這三種人基本上是同一種人,所有的問題皆出自於一個「懶」字。因為懶,不願多費心思,不肯主動學習,久而久之就成為笨者;也因為懶,放慢了工作速度,凡事習慣性地拖延,最後也成為慢者。

積極正向的心態管理

效率管理中有一個重要的課題,亦即心態管理。

在《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一書中,作者T. Harv Eker開宗明義就指出致富第一法則:「你的收入,只能增加到你最願意做到的程度!」

同樣地,效率達人的第一黃金法則亦是:「你的效率,只能增加至你最願意付出的程度!」

越正向積極的工作心態,越會促使你責無旁貸地持續努力付出;越負向消極的工作心態,則越會使你有所保留地降低自己勞心勞力的程度。

工作效率高的上班族,都是懷抱熱忱、充滿熱情、全力以赴投入職場的工作者。

心態管理中有三個重要的「D」字,如附圖所示,分別是:

1. Desire—渴望。你對工作的期待程度,取決於自己對工作成果的渴望。越是渴望工作成果,期待程度會顯著提高,工作心態亦會從消極轉為積極。

2.Drive—動力。工作的動力來自於自己對工作的期待。期待程度越高,越會強化工作的動力,對工作的熱情也會隨之高漲。

3.Discipline—紀律。工作是高度講求順序性的複雜行為組合。缺乏紀律者會破壞團隊的和諧,也會影響自己與他人的工作成效。遵守紀律是為了規範個人的行為,同時約束個人的慾求。

渴望產生動力,動力則受紀律約束,在三個「D」字相輔相成下,從而建立起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的積極正向心態。

如何處理不想做的事?

工作中,難免會遇到不想做的事。對於一件不太想做、卻又非做不可的工作,該如何處理呢?建議你採取「五分鐘法則」。
何謂「五分鐘法則」?對於不太想做的事,請先做五分鐘試試看,做完五分鐘後,再判斷是否要繼續做。

有人買了一顆高價的水果,卻因捨不得吃而放置許久一般。這顆水果是否已熟、是否過熟、是否好吃等,或許可用一些經驗法則來判斷,但在真正劃下第一刀之前,誰也無法拍胸脯保證。真的動手切開第一刀後,方能採取適當的行動。

對於不想做的工作,就如同處理水果一般,應先劃開第一刀,先做五分鐘試試看,製造適當的切口,才能據以判斷事情的難易程度,評估所需的工作時間,然後找出合適的工作空檔迅速完成。

如果只是一味拖延,錯過了恰當時機,等到最後變成一顆爛熟的哈密瓜時,多半已造成無法彌補的重大損失。

沒有人是天生的懶者,但有太多人捨不得在適當的時候先做工作的第一個五分鐘,以致無可奈何地淪為眾人眼中的怠惰者。

對於不太想做的重要工作,請先做個五分鐘試試看。當你發現實際上不如你想像中的複雜與困難時,自然會提高工作動力,加快工作腳步,迅速處理完應做之事。

重要工作不做永遠是下策,不做的效率值是零。早做、晚做都是要做,你何不早一點做?

Tips

請寫出三件自己最想做的事及三件最不想做的事。寫完後,你會驚訝地發現,前者都是效率高的事,而後者都是效率低的事。

請你將不想做、卻又必須做的事情,移往想做的欄位,無形中就會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待續)

摘編自 《效率決定競爭力》 商周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生活魔法家:鋁箔紙可以這樣用
別錯過更換冷暖氣系統的良機
輪值與理事主席併肩立  歐盟領導架構成禍害
新廚房被竊  瀏覽eBay破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