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健:年輕人要學會獨立思考

倫敦舉辦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行健創作思想研討會

人氣 25
標籤:

【大紀元1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唐洪倫敦報導)2010年1月4日是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法籍華人作家高行健先生70歲生日,也是他獲諾貝爾文學獎的第10個年頭。為此,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和旅歐中文作家共同在亞非學院舉行了高行健創作思想研討會。來自歐洲各地的著名的漢學家、文學家及詩人同幾百名文學藝術愛好者濟濟一堂,共同回顧和總結高行健所取得的文學藝術的巨大成就。


在倫敦舉行的高行健文學創作思想研討會現場(攝影:唐洪/大紀元)

為期兩天的座談會聚焦在高行健的獲獎作品以及他對小說、詩歌、戲劇、中國水墨畫和電影,還有藝術與文學理論方面的貢獻。座談會的內容形式多樣,有學術討論,也有高行健短片電影和歌劇影片欣賞。


來自歐洲的著名的漢學家、文學家及詩人在講台上就座(攝影:唐洪/大紀元)

高行健在他的致詞中說到:他在中國生活了47年,48歲離開中國。他目前是法國籍,但他自認為自己是一個世界公民,沒有祖國,因為他經常到世界各地參加創作活動。


高行健在發言(攝影:唐洪/大紀元)

高行健在研討會中間接受大紀元採訪時稱,如果不出國,他不會有機會發表作品,也就無從談起獲獎和藝術成就。他說:「我的作品在我出國以前被禁,現在仍然被禁。」他對年輕華人的忠告是:不論處在什麼環境下,學會獨立思考。他解釋說:「獨立思考對我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即使在毛澤東時代,政治掛帥,不允許信仰其他的,每個人仍可偷偷地思考。大腦是自己的,思考是獨立的。年輕人特別不要盲目接受各種現實的看法。」

高行健在2000年發表諾貝爾獎獲獎感言時說,「二十世紀的中國文學的劫難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乃至於弄得一度奄奄一息,正在於政治主宰文學。而文學革命和革命文學都同樣將文學與個人置於死地。以革命的名義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討伐導致公然禁書、燒書。作家被殺害、監禁、流放和罰以苦役的,這百年來無以計數,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制朝代都無法與之相比,弄得中文的文學寫作無比艱難,而創作自由更難談及。」


旅英作家馬建在研討會上發言(攝影:唐洪/大紀元)

旅英作家馬建在研討會上發言說,高行健48歲流亡國外,到今年已22年。這22年在海外的生涯,創造了另一個生命境界的高行健,從而使他取得了巨大的藝術成就。流亡海外是高行健藝術成就的分水嶺。


旅英詩人楊煉發言(攝影:唐洪/大紀元)


旅英詩人楊煉稱讚高行健通過文學這種藝術形式找到了生命的意義。他說高行健是通過先改變自己,然後實現改變世界的願望。


來自瑞典的作家陳邁平發言(攝影:唐洪/大紀元)


來自瑞典的作家陳邁平稱讚高行健不僅僅是文學藝術的先行者,更是一個思想者。他告訴與會者:高行健作為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華人得主,目前還不允許回大陸,仍然不能在大陸發表作品,這是非常令人遺憾和無法理解的。他談到,高行健的作品在大陸被禁,致使很多華人不知道這樣一位華人的驕傲和他的文學作品。他也說到,大陸的一些官方媒體和文人出於各種心理,貶低高行健的藝術水準,言辭不足為論。

二天的研討會,吸引了很多喜愛文學藝術的華人到場。人們為親眼看到為世界華人贏得巨大榮譽的作家本人的同時,也對高行健的藝術創作生涯有了完整的瞭解。

高行健(1940— ) ,原籍江蘇泰州,出生於江西贛州。高行健從事文學藝術創作近半個世紀,著作等身,他的作品囊括小說、戲劇、水墨繪畫,兼及理論研究,近來更投入電影創作。2000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理由是「其作品的普遍價值,刻骨銘心的洞察力和語言的豐富機智,為中文小說和藝術戲劇開闢了新的道路。」

他的劇作集《彼岸》(The Other Shore)在1986年在大陸「清除精神污染運動」時遭北京當局禁演,翌年他即離開中國大陸赴法國,89六四事件後,高行健宣佈退出中國共產黨。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熱比婭等中國異議人士將出席法蘭克福書展
《台灣冷拒 歐洲熱迎》法蘭克福書展 熱比婭明演說
諾貝爾獎得主高行健:喜歡看大紀元 文章有深度
專訪楊煉:做一個乾淨的人才能談文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