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農信保基金 農業轉型發電機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24日電)農業涉及國家糧食安全,並面臨生態永續與健康挑戰;有了農信保基金擔保,轉型農業取得資金,理念型農戶及政府有機與園區化發展得以推展,台灣農業終將精緻化、永續化。

各種產業不斷求變,才能永續發展,農業也不例外;惟轉型要成功,功夫不能少。

財團法人農業信用保證基金總經理宮文萍接受專訪指出,有健全的農業金融體系為後盾,促使台灣農業持續邁進、晉級。而台灣農業金融鐵三角的健全化,費時近10年才完成。

她說,因應91年1123農業大遊行,92年農業金融法誕生、93年施行,於是主掌農業政策的「農金局」成立、輔導農漁會信用部運作的「農業金庫」94年成立,以及提高農漁民貸款信用度的「農信保基金」於95年改立農金局,台灣農業金融鐵三角架構宣告完成。

她說,有農信保基金為農戶做貸款擔保,提高農戶的資本適足率,因而符合貸款條件,順利取得資金發展;同時確保了農漁會信用部的債權,改善財務體質。

農信保基金統計,全台301家農漁會信用部,合計1154個營業據點的放款實況,在台灣農業金融鐵三角架構完成之前的92年,逾放比高達17.7%,99年8月已降至3.69%;放款業務並擴大,從92年的新台幣5667億元,擴展為今年8月底的7298億元,成長28%。

農業金融體系建置完成,從個體到地方及中央政府推動的園區業者都受益。截至今年9月底,農信保基金共承保37.4萬件,保證金額達3176億元。而農金局所推動的每年政策性專案貸款約400億元,其中45%就來自農信保基金擔保。

宮文萍舉例,苗栗羅姓農友擁有台大碩士學歷,因接受大腸癌二期治療時得知健康飲食的重要性,於是投入有機農業,沒有土地的他在獲得農信保基金擔保後,成為小地主大佃農,與當地人一起從事健康農業,甚至讓街友參與耕作,也提供群創公司團膳食材,成為有機農業發展典範。

她再舉例,台灣一直有蘭花王國美名,也獲英國女王青睞,台南縣府設置了「蘭花生物科技園區」發展蘭花產業;農委會設置「屏東農業科技園區」,於園區內發展基因轉殖的螢光魚、以魚鱗或植物性原料製作保養品、研製生物性肥料與農藥,以及運用中藥等素材開發機能性食品等多元進階農業。

她強調,這些業者都是台灣農業轉型重要推手,所需資本都很大,但業者多數承租土地,沒能提出貸款擔保品,也是獲農信保基金擔保後取得貸款,才能發展。

就連八八風災戶,多達2295件受農信保基金擔保,總額27.5億元,才貸到資金重建;二度受災戶也多達2932件獲擔保展延寬貸,總額達28.4億元。

宮文萍重申,台灣農民十分優秀,技術真的很棒,但還要升級,用不同以往的方式行銷、研發,農信保基金會扮演後盾角色,與301家農漁會信用部整合成一個農業發電機,提供農業轉型發展所需資金,讓台灣農業既精品化,也兼顧生態永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