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缺!」從中國沿海蔓延西部的用工荒

人氣 12
標籤:

【大紀元10月25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耶誕節和新年兩大全球節日將至,但是中國招工難的問題,正從東南沿海向西部地區蔓延,企業、店舖門口處處可見「高薪招工」、「急聘」等招聘廣告,媒體分析,長期偏低的工資水準,加上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成為這波缺工荒的「禍首」。

珠三角「還是缺!」

據南方網報導,今年年初以東莞、中山等新興城市為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民工荒,再次掀起對珠三角民工生存狀況、城市產業轉型等問題的討論。

一名位於東莞市鞋業加工廠的廠長表示,今年的用工情況「還是缺!」他指出主要原因,出於同類企業間的惡性競爭太嚴重,加上員工往往心態浮躁,造成了目前製造業不甚樂觀的局面。

而很多農民工選擇離家更近的地方企業打工,「收入也差不到哪去」、「更方便與家人團聚」都反映出長期偏低的工資水準,加上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成為珠三角用工荒的「禍首」。

該報導,同時採訪了一家服飾廠總經理,他反映景氣未見明朗,多中短期急單,使得他們不敢加薪,他說:「不是我們不願意為員工加薪,目前經濟形勢仍不明朗。我們拿到的訂單大多是中短期的急單,企業利潤十分有限,甚至有的還要虧本,因此不敢大幅調高員工工資。」

尤其,當前農民工主力由80、90後新生代接手,新生代農民工大多具有中專或高中文化,除工資薪酬,他們同樣重視職業前景,不願意接受上一代的工作條件,他們的工作模式正在轉變。東莞一位電腦配件工廠的招聘代表即表示:「我們打算招200名生產工人。但很多前來求職的年輕人一聽說是去車間掉頭就走。」

西北內陸也傳缺工

而根據大陸媒體報導,原本是傳統的勞務輸出地區中國西北內陸,例如寧夏、甘肅、陜西等省,情況也未必理想,這兩年來也不斷出現「用工荒」現象。

報導指出,即使目前打工者最低工資漲到人民幣1千元以上,與東南沿海一些地區薪資差距縮小,但還是很難招到人。

其中,餐飲服務業的「用工荒」尤其嚴重,上至星級酒店、下至小餐館,均出現服務員告急的現象。

銀川市繁華地段的餐飲名店表示,該公司正常情況下需要300名服務員,可是去年一年就有130多名服務員離開,相對優秀的服務員留不住,為了穩住人員,最近準備再漲工資,最低工資到1,100元以上。

但是,一名在銀川1家小餐館當服務員表示,2年來,她的工資從900元漲到近1,300元,但每月的住宿費、電話費及其他日常開銷仍在增長,省吃儉用下來每個月頂多攢500元。

因此,物價上漲,加上工作不體面,這名服務員表示,他的很多朋友都不願幹服務行業,幹不了多久就改行了。

用工荒折射農民工問題

有關中國用工荒的現象,近期有多種反思,在製鞋業方面,一則「鞋企用工荒折射的企業缺陷」文章中指出,2010年珠三角缺工達200萬以上,許多工廠為招工愁眉不展。其原因可追溯至,2008金融風暴襲來,鞋廠訂單銳減,工廠為節省成本大幅裁員,有些鞋廠甚至裁員高達50%,大批工人流失,再也回不來。

該文指出,工人不是商品,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儘管金融危機時的裁員或許不是工荒的根本原因,但它折射出中國工廠的巨大缺陷──員工基本利益和待遇得不到保障,反映企業長期只將工人當作低廉成本,缺乏人文關懷的慣性思維。

而「2010年度珠三角農民工收支結構調查」也顯示,自2009年7月以來,農民工的收入有所上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農民工的支出水準同樣在增長,其中食品和住房的開支顯著高於文化教育支出。同時很多企業對農民工的基本權利相當不重視。

很多農民工子女就讀於農民工子弟學校,這些學校不僅收費偏低,教學條件也相對較差。一位農民工即表示:「我們家小孩三歲半了,想送他去幼兒園,在這邊哪讀得起啊!」

相關新聞
台商應對中國勞工短缺工資上升
中國沿海缺工問題反射結構制度不合理
解決缺工 廣東上調最低工資2成
中國爆缺工潮 「一胎化」面臨存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