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再調準備金壓通脹 專家:很難奏效

【大紀元2010年11月20日訊】(大紀元記者董韻報導)中國央行週五宣佈,將從11月29日起上調銀行存款準備金率 0.50個百分點,以減少商業銀行3,500億用以放貸的資金。這是中國央行10天內的第二次提升準備金率,也是今年以來第五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外界認為,央行這一動作顯示中國的通貨膨脹問題非常嚴重。

過度依賴出口 被迫推高通脹

據大陸官方媒體報導,央行19日晚間宣布,自11月29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是央行年內第5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而距離上次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僅間隔了9天,為同一月內的第二次上調。

央行此次調高存款準備金,對於控制物價到底能起到甚麼樣的作用,旅美華裔經濟學家方涵認為,「此次上調的比率為0.5%,相當於從商業銀行手中鎖定人民幣3,500億元,意圖壓制失控的國內物價高漲,尤其是屢調不下的房價,但所能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方涵認為,中國經濟過於依賴對外出口,導致每年進2,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國出口每換得1美元外匯,中央銀行就要發行等值的人民幣把這些外匯買進來,相當於每年新印刷1萬億以上的人民幣,再加上商業銀行的放大作用,導致中國熱錢流竄,從房屋到食品全面推升了中國的物價,導致通貨膨脹失控。」

「中國過度依賴出口的經濟政策不轉變,人民幣匯率市場化,中國人將長期承受通貨膨脹的壓力,直到泡沫漲破。」方涵表示。

政府與民眾博利

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現任美國《當代中國研究》雜誌主編的經濟學家程曉農博士,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明確指出,大陸物價已經很難調控了。他認為現在不是七、八十年代,政府還對很多價格實行管制,基本上除了一些壟斷產品,價格已經不再由政府管制了,政府下令規定它沒有用。

過去七、八十年代管得住是因為商店都是國有的,政府下令必須聽。現在小販之類都是私營的,它不聽政府的,價格照樣漲,政府一點用都沒有。他表示調控有二種手段,一種間接、一種直接,實際上中國只能用間接手段,只是在銀行利率方面提高一點的間接調控,而間接手段是沒有多少效果的。

程曉農認為目前大陸經濟的趨勢,是中國政府要想得好處,還是讓老百姓不吃虧,這二者之間只能取其一。他說:「如果政府覺得老百姓吃虧太大,生活水平嚴重下降,那麼它必須放棄政府推動經濟增長的措施,那樣的話,經濟增長會嚴重下跌,物價能穩定下來,不再繼續上漲。但是很可能中國各級政府都不願意這樣做,因為政府和官員能從通貨膨脹中得到很多好處,而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所以很可能今後物價繼續上漲,政府做一些姿態表明它好像要控制物價,實際上不管。這是最大的可能性,中國老百姓今後二、三年會深受物價上漲之苦,這個趨勢是明確的。」

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訪問澳門時承認,目前大陸房價控制非常難。他說,「左一個(國)十條、右一個(國)五條,但房價就是壓不下來」。

政權統治思維造成經濟後果

經濟評論人士陳破空認為,調高存款準備金0.5%並不能起到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並可能同時帶來通貨滯漲的問題,使得經濟局面更加複雜化。

「要解決通貨膨脹問題,中共應該完全接受市場經濟規律的調節,減少貧富差距,真正帶動內需,使得佔人口大多數的老百姓具備消費能力。」不過,他同時指出,由於中共各種制度的核心是為了維持其統治,為了維護少數的當權者和既得利益者,必然會作出與市場經濟規律相違背的措施,帶來社會失衡和社會不穩定。

陳破空說,中國國務委員戴秉國在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時談到3個核心利益問題–第一是維護基本制度和國家安全,其次是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三是經濟社會的持續穩定發展。 「也就是說,維護中共政權的統治和穩定擺在第一位,並且在國家領土問題的前面,第3個才考慮到發展經濟。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共不可能按照經濟發展規律辦事,不可能真正按照老百姓的利益來制定經濟政策。」

相關新聞
二次量化寬鬆只會增加不確定性 少有好處
中國央行無預警突升息0.25% 近三年首次
十一月利率是否上升成關注焦點
人民幣可望升值   熱錢大炒物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