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 漢江瀕臨枯竭 北上代價慘重

人氣 5

【大紀元11月05日訊】勾連長江、黃河兩大水系的漢江,人稱是中國目前唯一沒被污染的大江。2002年,調漢江之水解華北之渴成為中共的意志。而所謂「引漢濟渭」工程,也將於今年底開工。巨量清水的北上,加之上游及支流的密集水壩和水電站開發,將漢江的脈絡生生截斷,使得原本體質強健的漢江瀕臨枯竭的痛苦。同時,南水北調使漢江流域的人民付出慘重代價,僅陝南地區就有大量企業被關閉,幾百萬畝龍鬚草白白爛在地裡,農民無奈改變種植結構。

據新週報報導,漢江這條1,577公里長的河流,奔騰在中國腹地,勾連長江、黃河兩大水系,貫通並包容著秦隴、巴蜀、中原和荊楚的多元文化。

按照南水北調工程推進進度規劃,今年將有95億立方米漢江水一路跋涉1,000餘公里向北,止京津冀豫共計121縣市之渴。由於中國的兩大調水工程 —— 南水北調和「引漢濟渭」均取水漢江,至2030年,漢江丹江口以上流域將向外「輸血」150億立方米左右,抽走漢江上游水資源總量近40%。

漢江北上背後的巨大代價

湖北襄樊市曾委託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工程學院相關專家評估得出結論:丹江口水庫開始調水後,襄樊市一半以上的水利企業和設施將取水困難或者報廢,70萬畝土地 將遭受損失,當地的魚種將減少1/3。此外,上游來水量減少、築壩蓄水放緩水流速度使水體自淨能力降低,漢江水質將下降一個等級。

有「抱怨」的,不唯獨襄樊,也不唯獨漢江中下游城市。

陝西漢中市一位政府官員說,陝南本是全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富集區,沿江礦產企業達到1,000多家,但由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啟動,環保標準的提高,大量企業被關閉,中線水源地強制關閉了數十家造紙廠,幾百萬畝龍鬚草白白爛在地裡,農民無奈改變種植結構。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當前面臨的困惑,並非水源保護地和漢江中下游補償訴求,移民或許才是橫在這一工程面前的大難題。

早在1958年至1967年間,丹江口庫區各縣市經歷第一次移民,共計48萬人。2005年加高丹江口大壩實施南水北調後,又將產生33萬移民,其中有23萬移民需要外遷。移民在半個世紀裡經受了慘痛的磨難和巨大犧牲。

十堰市南水北調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透露,為保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十堰市先後關停了117家涉污企業,拒絕了20個以上的投資項目。

被攔截的河是痛苦的

作為一條河流,漢江的自然屬性正面臨著即將消磨殆盡的局面。從陝西西南部出發,至漢口匯入長江,漢江一路踉蹌前行,磕磕絆絆,一堵堵水壩和電站,將她的脈絡生生截斷,割據為一個個人工湖。初步統計漢江流經縣市的水利工程可以發現,在包括各支流在內的整個漢江流域,建起的水壩數量已近千座。

未來的漢江,從上游黃金峽到中游興隆,1,000公里的江段上,將被人工分隔成15個大型水庫,不足百公里就有一座大壩。僅襄樊市境內,便有4座,壩間距不足50公里。

有專家表示,900多座小水電站,將漢江支流溝渠化、湖泊化,減弱其環境容量,帶來諸多生態問題。而支流的煩惱,最終也將匯入漢江干流。

對河來說,自由是珍貴的,被攔截是痛苦的,但人難盡知河的生死苦樂。

未來的漢江 會是甚麼模樣呢?

南水北調始於毛澤東的一個「借」字

讓漢江「無償獻血」的南水北調工程始於毛澤東的一個「借」字。

1952年10月,毛澤東僅僅只是聽取了原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的工作匯報,就斷言指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


讓漢江成為「無償獻血者」的調水工程。(網絡圖片)

所謂「引漢濟渭」,即在陝西漢中市洋縣境內引漢江水,過秦嶺,進關中地區,融入黃河最大支流渭河,以解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四大重點城市,興平、華陰等13個中小城市的工業、生活用水的大量缺口。

這樣,中國的兩大調水工程均取水漢江。按照南水北調工程推進進度規劃,今年將有95億立方米漢江水一路跋涉1,000餘公里向北,止京津冀豫共計121縣市之渴。至2030年,漢江丹江口以上流域將向外「輸血」150億立方米左右,抽走漢江上游水資源總量近40%。

在深度乾渴的華北地區,超采地下水成為無奈之舉。而秦嶺以北的關中平原和陝北地區,水危機與華北平原幾無二致,兩地唯一依賴的渭河不僅近年屢屢斷流,而且污染嚴重,西安等城市也不得不大量超采地下水。

對於2002年始,調漢江之水解華北之渴。而漢江上游的陝西省,近日也對外放出消息,其籌劃已久的一項工程——引漢濟渭,已於去年通過水利部審查,國家發改委委託的專家組也已評估通過,仍於年底開工。

相關新聞
專訪王維洛:三峽工程背後的真相 (上)
南水北調大移民啟動 被指移民苦貪官笑
湖北鄖縣府利用南水北調工程逼農民搬遷
西南大旱與三峽大壩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