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全球式上司喜歡:搞定你的上司(3)

人氣 1
標籤:

2.不同的企業文化就如同「水」與「油」般不相容

現在是許多上班族跳槽轉職的年代,二○○七年男女企業員工中的三千四百四十三萬人裡,轉職者一年就約有一百三十萬人。

一百人中約有三點七人以上計畫轉職(另外,非正式員工的轉職率高達百分之十點六,根據「USEFUL勞動統計──勞動統計加工指標∕二○○八))光看數字的確覺得人數不少,但反過來看,一百人中就有約九十六人留在原公司。

資料顯示,即便無法再恢復、持續惡化的不穩定景氣的影響仍然存在,但多數日本企業員工的百分之六十中仍然企望「可以在初入社會的企業中工作一輩子」。

只是,儘管下定決心「自己就這樣在同一家一直做下去」或「在自己選擇的公司好好努力」的人不少,但某一天忽然從其他企業來了一群人,從企業文化到辦公室氣氛,甚至連公司名稱都變了。

這時即使身在同一家企業,也好像是換了一家公司工作一樣,這種情況在現階段的社會已變成司空見慣之事。

某地專門貿易公司A和某外資企業整合時,某天,B公司的管理階層前往A公司任職,但對社員的要求,全都以英文表示。

「請做一份agenda。」

但其實「agenda」的說法不曾在A公司出現過,員工們急急忙忙地查詢「agenda」的意思。

「那是『會議紀錄』的意思吧?」

「這……agenda嘛……」

這樣的溝通一定會出現代溝,是對彼此都會造成壓力的大麻煩。

此外,這兩家企業的業務方針也像水與油一樣截然不同、互不相容。

A公司信奉「不惜降價也要掌握客戶」主義。

B公司信奉「不降價但提供客戶優質商品」主義。

A公司出身的員工在企業整合後仍然沒有改掉這個習慣,靠著壓低價格慢慢地拉到客戶,也因此屢屢遭受B公司出身的主管責罵。

「靠削價競爭獲得大量業績,並不表示做出好商品。請不要再胡亂降價拉客戶了。」

A公司出身的員工覺得很傷腦筋。因為不久之前為止,仍然接受到上司這樣的命令:「降價也無所謂,提高銷售量才是重點」。因為是公司的方針,所以總是認真遵從著。

但是,同樣這麼做,現在卻忽然被從另一家公司空降的主管說是「沒意義的作法,別做了!」誰受得了?

過去曾經因為價降而獲得業績、在A公司被認為「有能力」的員工,上司換成B公司出身的人後,就變成「沒能力」的人了。

這又是換了上司評價丕變的典型例子。

這裡的關鍵字同樣是「上司的價值觀」,價值觀不同就會產生摩擦。員工必須以上司的價值觀來下判斷。

3.工作方式截然不同

「就是這種作法,你們公司的業績才會不好。請停止吧!」

在企業吸收合併中,一定會產生吸收與被吸收雙方面的力量角力,也會發生被新來的上司冷嘲熱諷的情況。

那麼,自己(的公司)過去的作法被現在的上司全盤否定時,要怎麼辦?
總之就是,「先接受對方的說法。」

我過去聽過一個例子。

A+B合併企業,業務部門的作法全然不同。

A公司在和客戶正式簽約之前,會在只與客戶口頭約定的階段就馬上發包產品,因為這樣一來,先進行發包製作程序,就能夠縮短交貨期限。

萬一中途客戶取消訂單,常會出現緊急臨時停止產品製作的動作。

而B公司是採取正式簽訂合約前,絕對不做任何後續動作的方針,重視「簽約後再動作」的原則,萬一已發包的產品交貨前,客戶臨時要求取消訂單時,是絕對不被允許的。

被公司吸收的A公司員工,被上司如此告知:

「在簽約之前,就先發包製造,這不是詐欺行為嗎?不是詐欺就是造假嘛!怎麼可以做這種事?你說說看啊!你過去到底是怎麼做事的?」

自己一直以來的努力被全盤否定,任誰都會覺得難受,但我希望若有一天你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可以不要覺得心裡受傷或是自尊受損。

對於自己的過去被全盤否定,應該抱持著這樣的想法:「對方的指正是對是錯?」、「事實上,和B到底哪一方的作法才是對的?」在工作進行下去的原則上,如果A是對的,還是接受指正,遵從A的作法為佳。

「我們公司過去都是這樣做的!」

情緒化的反駁毫無意義。

如果認為過去B公司的作法是正確的,確實向公司方面提案即可,對於被否定一事忿忿不平、憎恨不已,只是徒增煩亂、白費功夫罷了。

任何企業都有優點也有缺點,如果是不好的部分,就面對事實重新接納,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對應方式。@(待續)

摘編自 《老闆不是豬頭》 大智通文化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