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青年藝術家巴黎展台客風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2月1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14日專電)3個從台灣來巴黎駐村的青年藝術家13日晚在西帖藝術村(Cite desArts)聯合演出,為巴黎異鄉台客的歐洲體驗生活作一個註腳,與其他國籍藝術家交流台客創作風。

晚會定名為「1979」,標示3名藝術家出生年份,他們是丁昶文、林惠君和吳耿禛。

在一個兩層樓高的樓中樓工作室中,丁昶文在一樓主要空間展出食物裝置作品,在兩個錯置不等直線的兩個桌上,放上一盤盤白菜、青花菜、扁豆、豆腐和燒煮滷汁的熱鍋、珍珠奶茶等等食物。

這個食物裝置作品桌上立有黑輪長棒,凝聚視覺焦點,整個裝置邀請人來吃桌上食物,嘗試其間嗅覺和味覺。

吳耿禛在一面牆上展出剪紙作品,一張紅色百元新台幣、一張紅色百元人民幣鏤空剪出民俗圖案,在建國百年前夕,作品名稱就是「為此起彼落的100這數字而作」。

吳耿禛利用另一面牆,以3個螢幕展出影音作品「在巴黎,我的焦慮無法翻譯」。影像中間一個人在腰部繫上一條紅繩,兩側有人用力來回拉扯。作品想要反映的是,一個外國人在巴黎面對生活、官僚體系行政要求、語言等等困難,不斷遭拉扯的困境。

他進一步解釋,同時也想表達台灣的國際地位,沒有定位,在美國和中國等大勢力間拉扯擺盪。

丁昶文和吳耿禛兩人都是第一次到歐洲長住。丁昶文表示,人到國外生活,不像在台灣外食很方便,首度體會「食物」在生活中所佔地位和重要性。

他的創作脈絡在試探感官,這次便是試圖以嗅覺和味覺讓人實地接觸台灣──對他來說,吃是最直接的方式,「因為想到台灣,第一個就想到吃」。

以大提琴作即興演出的林惠君現場配合設計錄音,演奏10分鐘即興曲「就是11」。留學德國的她初學法語,在自己母語中尋找類似發音硬記法語,利用發音誤會與同音字,在不同語言間形成趣味。大提琴還間奏一曲台灣民謠。

3名年輕藝術家都在思索台灣主體性,同為文化建設委員會第11屆視覺和表演藝術人才出國駐村及交流計畫入選藝術家,到巴黎駐村6個月。在巴黎相識,聯合展出台味創作。

林惠君2011年1月另將發表即興作曲音樂會作為駐村成果展,屆時由其他兩個男生丁昶文和吳耿禛負責舞台設計。

相關新聞
台灣藝術家錄影作品  巴黎展出
巴黎辦美學研討會談台灣藝術家
台灣藝術之光 江村雄國際沙龍得獎作品展
拜登簽TikTok剝離法 專家:中共認知戰受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