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潔員夫婦為省350元房租路旁搭家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17日訊】一對保潔員夫婦背井離鄉來到西安,為了給母親和孩子提供更好的生活,他們每月省下350元的房租,在路邊的綠化帶旁搭起來的「房子」裡已住兩個多月。日子過得雖然很辛苦,但他們卻覺得很滿足。

據西安晚報報導,西安三府灣汽車站是車流、人流、貨流集中的地方,保潔員徐師傅夫婦一直工作生活在屬於他們的這塊小天地中。

丈夫徐師傅,已年過花甲,從河南老家到西安20多年,一直都以環衛工作維持生計。徐師傅有些駝背,頭上戴著頂八角帽,滿臉皺紋盡顯滄桑,雙手滿是污垢,粗糙的手長滿了常年工作留下的老繭。徐師傅說,他已經很多年沒有回過老家了,老家也沒有親人,原來的老房子恐怕已經塌了。

妻子姓魏,剛剛44歲的她卻是滿頭白髮,看上去比同齡人大許多。在臨潼的家中有年邁的老母親和17歲的女兒,一年前女兒考上了西安的大學。她身上穿著一件破舊不堪的保潔員背心,裡面套著一個黑得發亮的毛外套。

「在西安打工的這些年,吃了不少苦,我倆就想找一個人成個家共度餘生。」魏師傅說。之前兩人都有過一段不愉快的婚姻經歷,幾年前兩人在西安相識並組建了現在的家庭。

夫妻倆每天的工作是從凌晨4時30分開始的,「每天這兒的車特別多,要是等天亮了再來掃地就晚了,那時候卸貨的車和人力三輪車整條街都是,根本掃不了。」妻子邊掃地邊說,「這段路不好掃,每天都得從早到晚不停地幹,等到晚上9點,周圍店舖都關門以後,人流車流少了才能休息。」

一直要到晚上10點,兩口子才騰出時間做晚飯,吃的是從老家帶來的包谷麵,魏師傅說,為了省錢他們晚飯都吃包谷麵,很少在外面買飯吃。

他們的「家」就在街邊綠化帶旁。一輛破舊的農用三輪車和用拾荒撿來的薄木板、木棍、防水布就搭建起了他們的臨時居所,「這是全部家當。」魏師傅一邊說著一邊麻利地從天橋下的角落裡取出兩大包沉甸甸的包裹,從裡面取出有些發黑的被褥,很快鋪到了兩個撿來的木箱上,這就成了他們的床。像這樣,他們已露宿兩個多月了。「現在成了家,生活上我們相互有了依靠,心裡很踏實,住哪都無所謂。」魏師傅笑著說。

凌晨3點,夫妻倆就要早早起來,他們要到附近的垃圾台撿些飲料瓶、廢紙貼補家用。「撿廢品一天也就幾塊錢,雖然少了點,但是還可以掙口中午飯吃。」魏師傅說。

「露天住也沒啥不好,睡到這地方夏天涼快,天冷了多加點被子就行,一點都沒感覺到冷,原來我們也租過房,我們知道自己是掃大街、拾廢品的,身上髒、破爛多,住到哪都被人嫌棄,還不如現在這樣,每月都能省350元的房租,我們兩口子一個月工資加起來也才 1500塊錢,而且就在工作的地方住,也不害怕睡過了影響清掃。」魏師傅說,「我們苦點沒啥,能省一點就是一點,用這些錢給還在上學的娃補身體,再給老娘送回去點,只要她們過得舒服點我就高興。」

魏師傅說,她和前夫原本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在19歲那年被拐賣到淳化縣,還有了孩子,「聽到這個消息,我眼前就是一黑,之前滿腦子都是把女兒接回來的念頭,可現在娃都有了,只盼著婆家能對她好點。」五六年前魏師傅遇到了現在的丈夫,兩人結合後育有一子,但孩子還未滿週歲就夭折了。「出事那天,孩子就在路邊叼著奶瓶對我笑,可我上完工一回來就發現孩子不對勁,送到醫院急救的時候已經晚了。」說到這魏師傅流下了眼淚。

魏師傅說,現在的生活他們兩口子已經很滿足了,最起碼還有個地方睡,有個工作能養家餬口。徐師傅不太愛說話,總在嘴裡叼著一支廉價的捲煙佝僂著身子蹲在馬路邊上,當被問到他對於現在的生活是否滿足,他慢慢地抬起頭,操著河南口音含含糊糊地咕噥什麼,仔細一聽才知道,他在不停地念叨著:「挺好,只要每天有口煙抽,每星期都能吃點肉就行。」站在一旁的妻子也忙說:「靠雙手幹活咋都行,現在還年輕能幹得動,苦一點沒啥,哪有輕鬆就掙錢的活啊。現在多幹點,一來供孩子學個本事,二來攢點錢等老了掃不動了,也好有點錢養老。」

相關新聞
好心收留趕不走  欠租房客告房東
武俠小說家欠租  房東2度拆門逼遷
房屋局取消三千張租房補助券
北京經租房業主公開響應「三退」活動——退出中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