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管開支,別砍錯對象

布萊恩.芬奇(Brian Finch)

人氣 3
標籤:

要落實開支的控管,得先從大筆開支開始,並檢視公司的每個事業領域,這裡所謂的事業,可能是產品線、店面、部門、分公司,或者你公司所提供的某種服務:

•該事業賺錢嗎?

•該事業有產生現金嗎?

•有多少錢被存貨、應收帳款或固定資產佔用呢?

•該事業的前景如何?

•結束這個事業有意義嗎?

你可能需要會計師協助分配不同事業領域之間的開支,但是,原則上,這並不困難。表5.1的例子是某公司在同一間工廠製造三種產品,但是卻使用不同的空間與資源。


(圖 :大是文化 提供)

有的開支很清楚地直接與每項產品有關,這些被歸類為「直接成本」。這些成本包括:某產品的專屬銷售團隊(專供某產品部門使用,不屬於公司整體銷售團隊)。

如果你停掉賠錢的A產品,顯然這些直接成本應該從營收數據中扣除。但是你要一併裁掉A產品的銷售團隊嗎?如果全部留任,轉進B、C產品部門,那麼這筆直接成本會變成B和C部門的經常開支。

但是你如何處理這筆經常性開支?你將它們分攤給每項產品部門嗎?如果我們停止生產A產品,是不是不需要等好幾年,只要短短幾個月的時間盈利就會好轉呢?A產品雖然處於虧損,但卻分攤了部分的固定成本。

如果我們停止販售,它原來所分攤的固定成本是否就省下來了?如果可以,或許我們會多賺5000英鎊;如果不能省,得由B和C分擔,我們可能會損失8500英鎊。

或者,停產A產品省下的錢,是否足以讓我們引入另一項產品,一項既會產生較高的貢獻毛利,又不會增加營運中心成本的產品呢?如果做得到,那會是更可取的辦法。

然而,會計系統本身無法顯示這些機會成本;這些可供選擇的方案,必須被視為個別的投資,其現金流量必須與持續販售A產品對照來做評估。

會計系統頂多能做到清楚顯示出,每項產品的經常開支攤付額有多少,哪些成本是固定的、哪些是變動的。決策,你得自己思考斟酌。

在這個例子裡,分攤的成本是根據所達成的營收來做分配。然而,還有更科學的分配方式,那就是依照每項產品使用了多少的共同服務來分攤,所以物業成本可能會被歸類為空間使用的一部分。

原本會計部門按照營業額分攤,但A產品部門使用空間極少,如果按照空間使用比例分配營運中心成本,而那麼做導致有3萬英鎊的物業分攤成本從A產品改分配到B產品,整個獲利狀況就改變了。

更有人強力主張,如果產品停產,就不要再將共同成本分配過去,除非這些成本分配到另一部門以後能發揮作用。

這個例子說明:資訊的呈現方式會如何影響決策。不過,這個例子並未顯示,每項事業領域有多少營運資金佔用了現金,如果C產品營業額佔一半、卻佔用了公司90%的現金,那點也可能影響決策。

先砍大筆、再動小筆

我們已經從刪減公司整體事業領域及你最大筆的開支下手了,那裡刪減的成本帶來效益最高。

然而,即使已經考慮過了最大筆開支,還是請你再檢查一次,你所做的任何事是否有更便宜的替代方法呢?你能否自己製造零件而不是向外採購,或是向外採購零件而不自己製造呢?

停下來思考一下。你不會希望因為刪減成本而毀了一間公司,也不想為了省小錢反使得公司蒙受更大的損失。

一方面,財務人員常被指責只看數字不懂生意;另一方面,業務與生產人員則被指責,總想在沒必要的時候提供華而不實的服務,並忘記獲利。

財務人員還會說:你可以看到開支,它們是千真萬確,現在就在你的眼前,而可能的成長,就只是「可能」而已。我們已經證明,浪費的開銷,只看一年數字可能顯得微不足道,但是隨著時間增加,影響可能很大。

因此,知道哪一個觀點是正確的,很重要。這兩個觀點永遠互相衝突,而且沒有簡單的解決之道,總得有人做出決定。

如果送貨成本很高,不妨考慮使用自己的小貨車,或者,如果你想利用貨運業者送貨,那就再查看一遍它的服務項目,可能會發現比較便宜的服務。如果你自行做好部分郵件分類的工作,郵遞費用會降低。

即使帳單上面減少幾個百分點都可能變成很大的數目。你可否利用收費比較低廉但速度較慢的服務?你覺得客戶會注意到嗎?

別對你的供應商死忠

我負責某大型零售商的資訊部門時,學到一項教訓:我們以為一些沒有問題的大筆開銷,可能並不是真的沒問題。

當時我的公司跟主要硬體供應商關係密切,並認為我們拿到不錯的交易價格。後來我看到一篇報紙的文章,暗示這間供應商所提供的融資方案事實上非常昂貴,該方案允許我們可以交換設備,但是要將這筆融資納入相同的主要融資方案裡面。

我花時間仔細釐清數據,然後明白報紙所說是真的——我們付的錢多得離譜。但是,我們受限於已經簽好的租約,而且看起來無法脫身。

所以我與供應商的執行長發生很大的衝突,我大罵並威脅要把這個設備丟到街上,整個過程非常戲劇化。我真打算這麼做嗎?這已經是陳年往事了,但是沒錯,當時我確實有此打算。

重點不在於我是不是談判高手或是幸運的傢伙,重點是,因為當時供應商讓步並大幅調降收費,使得一筆看似不可能改變的開銷大幅減少。所以請你再查看一次那些大筆開銷,或許可以找到辦法省下不少錢。

不要忽略掉電費、瓦斯費和電話費。對多數公司而言,這些是相對較小額的開支,但是外面有許多收費方案,而且這些方案不斷在改變。

很常見的情況是,現有的供應商只有在顧客提出終止合約通知的情況下,才會準備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報價。因此,養成好習慣,只要任何供應商的合約允許,就馬上提出終止通知,然後重新談更好的條件。

對於降低開支而言,保險是一個經常被忽略的領域。一方面,定期查看保單內容以確保公司有充分的保障,並確認變更的保單已經適用,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你需要取得對公司有利的續約報價,以努力壓低保費。

我找了一名可靠的保險經紀人來承保公司的商業保險,但是就在接近續約日期時,往來銀行的保險部門請我們給一個報價的機會。

我們與目前的保險經紀人關係不錯,我原本不肯答應,但由於他提出的續保金額很高,所以我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請銀行報價。

結果銀行提出的保費報價比保險經紀人低了25%,以我們公司的規模來看,這是筆大數目。雖然我給了目前的保險經紀人重新報價的機會,但是他只能夠將差額拉近到20%,因此我不得已換了保險公司。

這名保險經紀人非常生氣,因為他聲稱已經是賠錢在幫我了,他認為自己既提供高品質的服務,又犧牲了部分佣金,我不該這樣對他。但是,省下來的保費對而我們而言是筆大數目,我很難為了友誼而放棄。

在強迫供應商降價的時候,考量非金錢因素也是很重要的。當保險公司試圖規避賠償金支付的時候,便宜的保險就不便宜了。

保險公司以便宜的報價搶到生意,隨後幾年再提高保費,也是很常見的,所以有必要維持警覺性;然而,現有的供應商會憑恃顧客的惰性,及了解顧客更換供應商的不便,總是主張維持現有關係的好處。

所以,不論對哪一方都要小心留意才行。而且我始終不相信忠於供應商有什麼好處,也懷疑這些好處是想像多於實際。@(待續)

摘編自 《老闆一定會問你的財務知識:不論在哪個部門都能創造獲利,這種人最有前途》 大是文化有限公司 提供

相關新聞
股性分析與選股組合:小型股、地雷股
108個看財務報表的關鍵與訣竅(4)
財務困境 美多州考慮退出Medicaid
成功投資要素 深入分析和勤奮工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