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專家倡菜籃子指數 反映物價 

標籤:

【大紀元12月29日報導】(中央社台北29日電)中國大陸物價高漲,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公布後,輿論又指不能反映實際,上海專家建議創設能反映民眾日常生活的「菜藍子」指數,力求「及時、準確、現實」。

上海解放日報引述上海外貿學院副教授蔡建敏說,CPI指數(消費者物價指數)是對全國消費者的數據統計,但大陸的CPI及時性和具體針對性都有所欠缺,對民眾生活的關切度不足。

不少專家都指出,中國大陸的CPI指數滯後,屬於「記錄性」指數,無法及時反映當下百姓生活狀況,也不能及時反映市場的通貨膨脹率。

蔡建敏則表示,「CPI作為即時動態指數顯得過於繁瑣,因為市民不是每天都在購買衣物、娛樂消費或看病。」

以上海為例,蔡建敏建議創立1個反映市民日常開支水準的「菜籃子」指數體系,指數須力求「及時」、「準確」和「現實」。

有關專家認為,如果「菜籃子」指數能實施,可使政府在第一時間「肉貼肉」地掌握百姓生活,以便採取相應的物價調控政策。

中國大陸今年以來物價高漲,雖然官方數據也顯示了通貨膨脹確實存在,例如11月的CPI漲幅達5.1%,創下28個月的新高,卻被批評不能反映現實,民眾對物價感受到的痛,遠高過物價指數。

經濟參考報日前引述1項近20萬網民參與的網路調查說,高達86%的網民認為CPI數據不符合消費感受,物價漲幅遠超過CPI數據。

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學者則認為,過去5年中,透過人為調整方式,CPI約被系統性地低估了7%。

雖然中國統計部門迅速撰文加以反駁,但CPI被低估的觀點在大陸社會頗受認同。

相關新聞
網友對比中美物價 杭州奶價系美3倍
博文﹕美國人討論中國物價
調查:北京居民物價滿意指數創新低
房價物價飆升 溫家寶承認「措施落實不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