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馭國際經濟大潮的長波

矽谷台美產業科技協會研討會

人氣 3

【大紀元3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金田美國加州矽谷報導)經濟學家們認為經濟發展是有週期的。在長週期(長波) 理論中,長週期的長度平均為五,六十年左右,又稱康德拉耶夫週期(Kondratiev Waves)。其中大約一半時間是上升期,一半是下降期。如何搭上國際經濟大潮的長波順風車,做時代的弄潮兒是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話題。2月25日晚,矽谷台美產業科技協會(TAITA-SV)在山景城舉辦研討會,邀請到台灣工研院北美公司總經理王韶華博士 (Dr. Sean Wang)分享資訊和見解。

經濟學家們提出過許多導致經濟週期的原因。王博士贊同技術革新和發明是週期長短的主要因素。每個週期都有它的驅動產業。比如,紡織業(大約1800年~1850年),鋼鐵(大約1850年~1900年),石化(大約1900年~1950年),信息通信技術(大約1950~2000年但還並不是一個完整的週期),以及最新的驅動技術產業:生物技術和綠色清淨能源技術,信息通信技術至今仍是強勁的驅動產業。由於上世紀中末期至今出現很多主要技術發明和它們應用於生產技術的突出發展,當前的經濟週期相對比較長。所以王博士認為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是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

王韶華博士重點講了區域性,因為技術創新通常是集中在某些地理區域簇群,比如矽谷,東部的北卡研究三角地,台灣的新竹,中國的中關村等等。創新簇群不只局限於科技園區,是更大的區域性。有創新,在國際上才能跟其他競爭合作。有的地區在歷史上很有創新能力,但當經濟長波(潮流)變的時候,它的創新力不夠,沒有應變,沒辦法去競爭。比如美國俄亥俄州,密西根州一些地方,曾經是美國汽車製造工業的發祥地,但現在可以看到不少廢棄的工廠,因為沒有趕上新的技術革新,不能吸引投資。有的地區應變的很好,矽谷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台灣有一些地方也很有創新能力。有創新能力才能抓到大的趨勢,整個經濟產業才能搭上順風車。

那麼一個地區的哪些因素會促進技術創新呢?一個地區可否轉型來抓住經濟發展潮流長波的時機呢?

借鑒歷史,我們可以學到一些東西。王韶華博士指出,成功的創新有六點關鍵因素:社會資本:社交網和連接;人力資本:高質量的人才;知識產權資本:高科技術;風險資本:資金來源;社區和基礎設施:科技園、研究院所、大學;以及有遠見的企業家。科技園(STP)區並不等於創新簇群。國際科學園協會(IASP)指出,科技園成功的例子是存在的,但很罕見。因為很多科技園成為與社區脫節的象牙塔,無法形成一種鼓勵支持創新發明的社會活動文化。

每個產業不同,有一些新的技術,會有各自開發和合作。當產業成型時,競爭就非常激烈。譬如電動機車,明年可能有10款很熱門,後年可能有上百個公司都來做電動車,競爭就非常激烈。一些大的產業,創新不可能一個地區做,要和其他地區合作,因為有供應鏈、發明、資源的問題。尤其像生物科技、能源領域,做研究開發需要很多資源,不可能一個國家、一個公司全部做,所以要合作。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種,有大公司跟小公司合作,大公司跟學校合作,大公司跟大公司合作等。在一些初期的基礎研發,可以和競爭對手研發合作。

王博士還探討了目前矽谷、台灣的一些客觀情形的變化,有些是不利的變化,怎樣創新,把不利再搭上一些其它有利因素,變為有利。他分析了台灣在電動車輛、LED照明、顯示技術、太陽能光伏,以及一些傳統產業等領域在供應鏈中的角色和由於雙邊或多邊貿易協定帶來的影響。

最後王博士還指出,儘管客觀因素有一定作用,有感染力的樂觀、敢於嚐試精神,對經濟的成功也非常重要。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陳菊矽谷招商 盼企業界精英到高雄投資
生技業面臨雙重挑戰
矽谷台美產業科技協會召開年會
台美產業科技研討會:思科創業的經驗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