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報應實錄

項夢原彌補過失,終得進士功名

法輪功學員
font print 人氣: 39
【字號】    
   標籤: tags:

明朝時有一個人叫項夢原,字希憲,但他的原名卻是叫項德棻,他為什麼改名呢?說起來這還有一段神奇的經歷。

項夢原過去多次參加鄉試,也就是參加正式科舉考試中的第一關,可是儘管他才學、文筆都不錯,然而結果卻是一次又一次的考不過去。一天,他在睡覺的時候,元神離體到了另外空間,看見自己本應在辛卯年就鄉試中舉,然而卻因為他曾乘勢與家中兩個婢女發生了不正當的關係,而被神削去了今生的一切功名。

他看到累試不中的原因後,就立誓戒除邪淫,廣行善事以彌補自己的罪過。他有一個朋友精於書法,項夢原便請他用楷書書寫了某一本佛經,然後刻版印刷贈送他人,年年如此。這樣經過了十餘年,有一天他又在夢中元神離體來到另外空間,看到黃色的榜紙上,第八名為項姓,中間的字很模糊,最後一字為「原」字,旁邊站著一個人告訴他說:仔細的看,這是你天榜的名次。於是他便把自己的名由「德棻」改為「夢原」,以符合這一奇夢。

九年後,他參加壬子年鄉試,中了第二十九名舉人;又過了七年,參加己未年會試時,他中了第二名貢士。因為兩次都與夢境中的第八名不符,心裡很是有些疑慮。等到殿試時,他果然考中了第八名進士,他這才知道當年的奇夢現在終於應驗了。原來,科舉考試後公佈成績排名的榜紙有黃、白二色之分,鄉試及會試的榜紙皆是白色,惟有殿試榜紙為黃色。當年他夢見的黃色榜紙上的排名,正是他殿試成績的排名。後來他的官職做到按察副使,官居正四品。

看了這則故事,我真是感到亂性之事實在是太可怕了,項夢原因為從前做過這種事而導致一生的功名全被削盡了。幸虧他後來能廣行善事,傳播佛法彌補過失,後才能在壬子年中舉。然而,他後來的壬子年中舉,距離其一生原定的辛卯年中舉之間相差足足有二十一年啦。也就是說他的功名被整整推後了二十一年,一生又能有幾個二十一年啦。由此看來人之一生,真是萬萬不可發生任何非婚姻的性行為呀,如果不幸過去無知犯下了這種罪業,則一定要抓緊時間彌補過失。

(資料來源:《知非集》)

--摘編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李公著明,慷慨好施。有個同鄉租了他的房子居住,那個人年少時就好吃懶做,當然更不可能下田耕種,操持農務,於是家中貧困依舊。可他小有技能,常為左鄰右舍修瓦砌牆、補鍋防漏等等,每每得到優厚的酬勞。
  • 高鳳翰先生(西元1683-1748年),字西園,號南村,晚年又號南阜老人,因此當時的世人及後人多尊稱他為高西園。他是清朝康乾盛世之時的一位傑出藝術家,博學多才,能詩善畫,尤其擅長山水、花卉,同時也很擅長篆刻,當時的書畫大家鄭板橋的許多印章就出於他之手。
  • 清代,有一位新上任的縣令,講了這樣一件事:
  • 清朝時,湖北江夏農村中有一個人頑劣不孝,成天迷於賭博與喝酒,絲毫也不照顧他年邁的父親。在某一年的冬季雪夜中,他的老父出門上廁所,失足跌進溝中受了傷爬不起來。老父拚命呼喊他兒子出來救他,可這不孝子明明聽見了,就是躺在床上不願起來救他父親。幸虧鄰居們聽到了他父親的呼救,這才把他受傷的父親攙扶起來送回了家。這個不孝子面對受傷的父親一點悔意都沒有,結果沒多久他父親就因傷病去世了。
  • 明朝後期,山東日照有一個李姓大戶人家,大戶的主人與當時的權貴有些非法的勾當。這戶人家有一個僕人,這僕人身懷一種超常的本領。這種本事就像《水滸》裡講的神行太保戴宗一樣,趕路極為迅捷。這戶人家的主人最初並不知道他的這種本領。後來,主人有一次讓他將一封信件送到離此千里之外的外省某處,計算來回的行程共有兩千餘里,主人給了他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任務。
  • 清代乾隆年間,四川成都有倆個關係很不錯的人,他們一個姓藍,另一個姓邱。藍某家裡比較貧困,經常借邱某的錢,邱某很慷慨從不立借據。邱某死後,他的兒子向藍某討要父親生前借給他的錢。可這時,藍某卻以沒有借據為由說根本就沒有向邱某借錢的事,拒絕還錢。藍某為了表示自己不欠錢,還對神靈發下一個誓言說:我如果真的昧著良心欠邱家的錢不還,那麼就讓我下輩子轉生當畜生幹活還債。
  • 清康熙年間,有一個據說看面像看的非常准的賈某。當時一個姓孫的部曹(清代官名)準備試一下賈某是不是有真本領。他就發帖請賈某與他的一批同僚在自己家中聚會。聚會前,他和他的同僚們各自和一些挑選出來長的比較好看的僕人換了衣冠。然後讓這些穿了主人衣冠的僕人坐在上首,他們自己穿著僕人衣服站在階下。
  • 夢中,神斥責他道:人的命運自有定數,一個人窮困、發達與否,命中早就注定了,你自己的癡心妄想得不到滿足,竟敢來誹謗神靈。
  • 古往今來,很多牴觸佛法,迫害修煉者的人都和那吳姓女子一樣最後墜入了地獄。
  • 佛法是極其威嚴不容褻瀆的,那婢女因為褻瀆了佛法差一點就下了地獄,幸虧覺者慈悲才撿了一條性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