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回漲遙遙無期

屋不抵債 美更多屋主策略性棄繳貸款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4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蕭財英紐約整理報導)近期美國次級房貸違約問題升高、再加上部分房市數據不如預期,而金融機構躲在「大到不能倒」的保護傘下時,往往就漠視風險。當前的次級房貸風暴只是長期災情的冰山一角。

一些專家說,貸款持有人欠額超過其物業價值,而在短期內沒有任何希望恢復其房屋資產的情況下,轉而對抵押貸款銀行憤怒。即使他們有能力支付,更多的借款人選擇將房產丟還給貸款銀行。根據房產研究專家柯哈特爾表示,在物產總價值下降到債務的25%時,消費者通常會開始考慮放棄住屋,全美現有大約500萬人陷於在這個框框中。

選擇戰略性放棄的業主

布洛克一直是個盡職盡責地支付帳單和保留多餘的錢為她今後退休打算。2006年正當價格仍高漲時,她支付30.8萬美元買了一間兩臥室房。可現同類的房正售低於 20萬。她懷疑,今生恐怕不會看到她的投資反彈。去年12月份,儘管有能力支付,她選擇放棄繳納貸款。在拖欠了31萬貸款後,現租了離她的法拍屋只有幾英里路的一間房住。

現年54歲住在加州的亨利啟,2004年時在加州馬里斯維爾購買一間四居室住宅,付了18.7萬元。他的妻子稍後向銀行再融資去償還信用卡債。他們現時欠貸款銀行30萬元左右,可房子價值大約只有13.2萬元左右,現已陷入法拍屋狀況,等待貸款銀行拍賣。亨利啟說,「儘管我們有能力償付月款,但房價下跌過多不值得繼續擁有它。」

今年68歲的約瑟夫沙爾是一名市場營銷學教授,在2006年他在穆爾帕克市買了一間公寓付41萬元,還花了3萬元翻新,可現在公寓只值22.5萬元左右。他說他很生氣,打算離開這個城市公寓,而且那裏還有很多像他那樣感到憤怒的人。

傳統思維方式的轉變

在以前,大部分美國人會付出一切儘可能的保衛他們的家園。但這一承諾似乎有個大轉變,越來越多的人對貸款拖債,而那些引發金融危機的銀行和貸款公司事業卻越做越順遂。

前資深房地產投資商馬達克斯(Jon Maddux)在2007年成立了一家營利性公司叫《你走開了》(You Walk Away),教導屋主怎麼應付違約過程。他說,早前的顧客認為,拚命去保護自己家園是個人義無反顧的責任。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主改變觀念,認為房市場不會很快復甦,覺得還是早點脫手以免損失更大。

在2009年12月時,一些所謂故意選擇拖欠貸款的美國屋主約佔 35%,跟2009年3月份的23%比,漲幅12%。據信用局和奧緯諮詢公司去年公布的分析估計,在2008年3月份間,五個嚴重拖欠抵押貸款屋主中就有一個將住屋丟還給貸款銀行。

一些專家表示,這一類把住屋丟還給貸款銀行的潮流可能會損害剛在起步的美國住房銷售。不過有些專家懷疑這個理認,他們認為,擁有住房依然是個人達到成就感的美國夢,而且常搬家也是個麻煩事。況且,很多人覺得把住屋變成法拍屋是件個人的恥辱。

兩害相權取其輕

將近25%美國的抵押貸款,或約1100萬貸款人的房子,價值低於其貸款餘額。雖然最近房屋價格在返升,上個月在南加州,中位數價格上漲10%,為25.7萬美元,但跟2007年的高峰期50.5萬元相比,仍相差甚遠。

據經濟學家托恩貝說,很多業主現才開始了解到,房產價格需要許多年才會反回到以前的高峰:在加州可能長達到14年。一些屋主在利與弊相比下,覺得最聰明的選擇就是將房產丟還給貸款銀行。

一些屋主在市場高峰期購買了家園,但在房產市場出現泡沫破裂時,眼睜睜的看他們的資產價值急劇下降。而有些人買到低價錢,但在房價上升時,無法抗拒,向銀行貸款去做家居裝修和支付其他費用。當房屋價值下跌時,後悔已來不及了。

名信用評分公司(FICO)發言人警告說,把住屋丟還給貸款銀行的後果是,您的信用評分至少降低100分,對以後再借錢,租屋或是找工作都難,因現許多公司都定期檢查應聘者的潛在信用記錄。但信用評分降低對一些屋主來說,如果能報復對那些推波助瀾的金融機構的寬鬆貨幣危機措施,是一個小代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學者:房市泡沫恐傷大眾
台金管會、央行聯手控管房貸
台房地產景氣亮綠燈 學者憂心
調查:3月房市 台北市降溫北縣升溫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