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雙英辯/東協加一 馬︰衝擊勞工 蔡︰危言聳聽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6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陳曉宜/台北報導〕雙英辯論第三輪交互詰問,雙方激辯東協加一對台的影響。馬英九總統問,東協加一今年元旦生效,我國石化、汽車、機械、紡織等五十九萬勞工受衝擊,產業外移是否為民進黨替代方案?蔡英文答覆,東協加一只影響台灣GDP○.○三五%,台灣在中國真正的競爭對手是日、韓,但東協加三遙遙無期,馬誇大其詞、危言聳聽,所以ECFA是一個情勢判斷錯誤下的冒進政策。

馬提問指出,如果有二家商店賣一樣商品,一家免稅、一家要課稅,大家當然都會去免稅商店買。因此,東協加一今年元旦生效,中國大陸對東協的貿易關稅逐步降為零,而我國汽車、機械、工具、石化和紡織上游等產業進入大陸還要關稅,將使五十九萬勞工受衝擊。他並指民進黨智庫提出的替代方案,是否就是讓高關稅的產業移往中國大陸投資,請問民進黨對五十九萬勞工和家庭怎麼交代?

*蔡︰重點在競爭力 非短期關稅*

蔡英文回答,根據政府委託中經院的報告,東協加一只影響台灣GDP○.○三五%,不僅數字小,且東協出口中國的產品根本與我無直接競爭,我國在中國市場主要競爭者是日、韓,不是東協,所以五十九萬勞工不會因東協加一受影響。但馬卻一再以東協加一降為零關稅,將使我有被邊緣化危機來嚇唬老百姓。蔡英文說,關稅很重要,但對於成熟的產業結構國家而言,更應講究的是產品的品質、信譽、創新程度與附加價值。

蔡英文並說,有時貨幣升值二、三個百分點,關稅利益就會被抹消掉了,以兩岸現況,雙方貨幣連結越來越強,若中國貨幣升值,我國也升值的話,五個百分點關稅,其實一次升值就抹消掉了。所以重點應是可長可久的競爭力,而不是在短期的關稅上。

蔡英文批評,政府從官員到文宣,都刻意誇大關稅問題,還說簽了ECFA會有三千億的關稅利益,但根據財政部去年統計,台灣貨品出口到中國實際付出的關稅只有一千零四十七億,如果再加上出口退稅,實際付給中國海關的關稅約僅五、六百億,「請問總統,你為何要一再用誇大不實的數字,來創造假的急迫感?」

蔡表示,很多國家確實在簽自由貿易協定,但都只是一些個案,還未發展出一個全面性、成熟的趨勢出來,而馬居然冒進的要去跟中國簽ECFA,這將使台灣面臨很大的風險。

*馬︰關稅對各產業 問題不一樣*

馬英九追問,關稅對每個產業不一樣,工具機就很重要,現在出口中國關稅八%,若無法下降,競爭力就會下降,就可能關廠,不同的產業有不同的問題,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老拿平均數來算。

馬說,東協加一生效後,再來是日、韓,難道做為一個政府不能稍微有一點遠見,一定要等到火燒到眉毛才行動?到時來不及了有人受傷怎麼辦呢?做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難道不應該採取未雨綢繆的作法嗎?如果不這樣做,就會有廠商受害,我們希望把這個狀況告訴人民,在立院要召開說明會、聯席會,但民進黨一直杯葛、抹黑,不讓我們說清楚。

馬英九問,民進黨為何要反對高關稅產業減稅呢?如果能對他們有幫助為何不做呢?對於風險,政府早已評估,所以採循序漸進方式,剛開始只有少部份早收企業,其他的慢慢談、慢慢適應不是更好嗎?這就符合你們說的循序漸進。

蔡英文回答,工具機生產者不會因東協加一而受影響,因為台灣主要競爭對手是日、韓,而東協加三到二○一五年都還不會簽。其實韓、日對與中國簽FTA也很憂慮,一方面擔心其內部產業無法承受中國產品的衝擊,一方面也害怕形成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經濟圈,將使整個地區的戰略發生改變,所以整個東亞地區對簽定自由貿易協定的考量,應充滿著整體戰略的思考。

蔡說,在亞洲有很多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協定的提議和提案,但這些都還在形成當中,且充滿變數,在這些變數中,我國政府就假設二○一二年東協加三一定會成立,因此認為簽ECFA有急迫感,這是一個情勢判斷錯誤下的冒進政策。

蔡英文說,我們當然希望出口商在出口時關稅越低越好,但如果在還有最惠國待遇使其立於不敗之地時,我們還要再替他們爭取一、二個百分點的關稅之餘,付出一個龐大的代價,就必須有所考量。

*蔡︰主要競爭者 是日韓非東協*

蔡英文強調,早收清單項目雖少,但一旦有清單,我們就被鎖進十年的自由貿易協定開放的期程裡,或許前二、三年你沒有開放的壓力,出口產業獲益,但後面的七、八年,我們必須打開市場,把關稅都降到零,真正受害的是那供給內部產業需求的廠商,這些人是好幾百萬人,他們都很可能受到影響,他們或許不會失業,但是他們的薪資不會成長,還可能會下降,難道這些不重要嗎?這些人不重要嗎?

蔡英文說,如果工具機老闆想到,因為他們得到一、二個百分點的利益,而使得國內很多人因此喪失工作,或薪資不再成長,我相信這個老闆也會重新思考,是否要讓我們的國家付出這麼大的社會代價。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