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週﹕外國生意人在中國易犯的錯誤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6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施明編譯)北京的外籍人士再次武裝,他們中的奧拉夫‧克里斯托弗(「克洛」)‧鮑爾(Olaf Kristoffer “Kro” Bauer)是一位年輕企業家,他在2006年9月幫助建立了中國烏巢(Kro’s Nest)比薩連鎖餐廳。現在鮑爾與他的中國商業夥伴袁傑(音譯,Yuan Jie)之間陷入糾紛。從雙方爭辯中很難區分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謠言,但有一點我們知道:鮑爾,這個26歲的美國人,不再在他聲稱是自己創立的公司裡工作。

《商業週刊》25日Shaun Rein文章提供了一些在中國「如何不經營企業」(How Not To Run a Business in China )的勸告,我們從鮑爾現在的境況中可以學到些什麼教訓?

前Kro’s Nest經理(現在是法律系學生)大馬金‧德諾布爾(Damjan DeNoble)在博客http://chinadivide.com/2010/kros-nest-end-of-days.html 上就鮑爾的處境作了深刻的論述。從他的話中我們可以懂得,在中國做一個商人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

所有權不明

對於想要到中國發展的外國企業家來說,第一條原則是:確保企業的所有權結構是明確的。雖然鮑爾工作表現傑出,在北京居民中建立了比薩連鎖店的忠實顧客群,但他從來都不是公司的法定擁有人。事實上,Shaun Rein與鮑爾和袁傑(北京居民,1968年出生)兩人都作了會談後,作者認為,所有權不明是這兩個前合夥人說法一致的少數幾件事情之一。鮑爾說他讓袁處理法律問題,而他把精力放在建立品牌和企業運作上。而另一方面,袁說他創辦了這個公司,並聘請了克洛以使他的餐廳具有外企形象。

忽視法律步驟

對在中國經商的外國人來說,合作人之間發生這樣的分歧簡直太頻繁了。 他們的商業眼光是正確的,但忽視了將要出現的法律和政治問題。由於對中共官僚制度、如何設立外商獨資企業或對稅務成本高昂等問題難以解決,許多外國企業家在中國就跳過重要的法律步驟。這就為今後的災難打了收條。

烏巢餐廳t的爭議還使我們學到另一個教訓。許多外國人看到售賣盜版微軟軟件和灰色市場蘋果電子產品地下經濟非常繁榮,所以他們認為他們走點捷徑也無所謂。錯了。如果外國人被抓住,中共政府將把他們作為典型,殺雞儆猴。

底線是:儘管中國腐敗和非法活動無處不在,但外國人應確保正當建立企業並納稅,並要一切光明正大。

建立「關係網」

德諾布爾還談到了他和烏巢餐廳的合夥人花費大量時間陪地方官員玩樂以建立關係。許多外國人在抵達中國之前就聽說過關係,他們把它定義為聯繫。這種定義是一種誤導。關係有著很深的意味。關係應該被定義為,經過多年(如果不是幾十年)建立的一個信任網絡。中國的信任網絡通常建立在家庭上。儘管因為一胎政策使得家庭規模縮小,家庭作為基石的情況正在改變,但找到信任網絡仍然是至關重要的。外國人打入這些網絡幾乎是不可能的,除非它們已經在中國待了很多年。

外國人在中國要建立真正的關係是非常難的。那些聲稱自己有很好關係的外國人不是撒謊就是在自欺欺人,尤其是在談判桌上坐在中共官員對面的美國前政府官員。當然,他們可以安排會面,但認識人與讓那些人信任你之間的差別是巨大的。

Shaun Rein以自身為例。在90年代中期剛十八歲時,每年在中國至少待6個月,在過去的10年,Shaun Rein一直待在中國,妻子和母親都是中國人。Shaun Rein說:雖然我可以安排與幾乎任何中國人會面,很少有中國人會真的認為我屬於他們關係網絡的一部份。如果他們為我做了什麼事,那更多是因為我妻子的關係。

Shaun Rein是一家戰略市場情報公司——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 Group)的創始人和總經理。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一名德國記者在中國考駕照的經歷
德國商人在南通遭遇野蠻拆遷
申請韓國永居權 華人猛增18倍
魏京生:《中國的出路》之十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