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清大助理教授洪財隆︰只簽ECFA 傾中幅度將難迴轉

人氣: 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6月7日訊】(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專訪)兩岸簽署ECFA,將有多少勞工受到影響,朝野仍爭論不休,近來卻傳出前台經院副研究員洪財隆因質疑ECFA而遭調職的消息。洪財隆目前在清華大學社會所中國研究學程兼任助理教授,他笑稱自己可能是第一個因ECFA而失業的人,也為台灣言論市場可能迫於壓力而失衡,感到相當憂心。

洪財隆表示,ECFA將對「四中」(中南部、中下階層、中小企業及中下游產業 )造成衝擊,如果按照WTO規範,十年內九成產品免關稅,ECFA將類似大洪水「沖刷」,破壞台灣產業群聚或生產供應鏈。更何況,中國利用ECFA做為圍堵台灣的經濟戰略,目前台灣已過度向中國傾斜,ECFA又加劇傾斜幅度,如果台灣只跟中國簽ECFA、不能跟其他國家簽FTA,傾中幅度將瀕臨難以迴轉的地步。

問:馬政府洽簽ECFA,你是最早提出質疑的學者之一,卻也傳出遭打壓最後離開台經院的消息,可否談談整起事件經過?

答:我很有可能是台灣第一個因為ECFA而直接或間接失業的人,我常開玩笑說應該去找勞委會主委王如玄。台經院因為我的發言,的確受到很大的政治壓力,施壓來源當然是馬政府。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ECFA還未談清楚,政府已有「非簽不可」的態度,容不得節外生枝,台經院在我的專業表現很難挑剔的情況下,以我的發言「影響台經院承接政府委託案」為由,將我送「人評會」議決不續聘,雖然最後並未成案,卻以調職方式讓我「有所警惕」,對一個讀書人而言,算是不小的折磨,但我並不後悔,如果時間倒轉,我還是會做同樣的事、說該說的話。

其實不只台經院,我也聽到其他質疑ECFA的學者受到一些警告,我不是完全反對兩岸發展進一步的經貿關係,而是認為應該進行多元討論,如果言論市場迫於政治或商業壓力而失衡,甚至自我篩選言論,失去多元討論的空間,對台灣是很危險的。

*差別待遇加劇對中依賴*

問:可否談談你質疑ECFA的主要理由?

答:嚴格講起來,我並未完全反對ECFA,目前區域主義在蔓延,中國是台灣最大的貿易夥伴,雙方簽署FTA是可能的選項之一,但馬政府很多論述令人質疑,把ECFA弄成非簽不可、愈快愈好,不簽台灣經濟就會滅頂、北韓化等,沒辦法說服我,我反對馬政府這種「宿命論」,ECFA是個選項,但以兩岸經貿關係發展來看,目前並不是最好的時機。

ECFA其實是延續2005年國共論壇倡議的「兩岸共同市場」,2007年馬蕭競選團隊一開始也列為政見,兩岸共同市場比ECFA更進一步,包含生產要素、特別是勞工的移動,在目前的政治氛圍下,兩岸勞工移動是比較敏感的,後來馬蕭團隊在兩岸共同市場議題上比較退卻,但想做的還是沒有變,因此改以ECFA的形式出現;但在推動ECFA的過程中,馬政府有很多前後不一致的論述。

最近大家看到,中國外交部明顯打了馬政府一巴掌,兩岸簽ECFA後,中國還是反對台灣跟其他國家簽FTA。馬政府認為簽ECFA,有助於跟其他國家簽FTA,從中國的反應可知,這是件很縹緲的事,如果台灣要走出中國的封鎖,應趁此時跟中國談條件,讓中國承諾不阻止台灣跟其他國家簽FTA,否則,一旦ECFA簽完,台灣就沒有其他籌碼了。中國利用ECFA做為圍堵台灣的經濟戰略,逼台灣跟中國談,台灣也應該思索用經濟戰略反制,但馬政府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另外,台灣對外出口有四成一以上在中國,對外投資有七、八成集中在中國,台灣經貿「不對稱依賴」中國。ECFA跟WTO不一樣,WTO是一視同仁的最惠國待遇,ECFA是差別待遇,將會產生貿易移轉效應,讓台灣對中國的依賴加劇,這種不對稱依賴來自於制度,是可以選擇的,台灣是否要進一步向中國傾斜的閘門,目前還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應該更謹慎、讓更多人參與討論,也要得到更多民意的支持。

問:有關「ECFA讓台灣對中國依賴加劇」的說法,可否進一步說明?

答:隨著兩岸經濟整合加深,生產要素(資金與勞工 )移動提高,較具活力的區域可能吸納大部分資源,成為經濟重心,台灣反而容易傾向「沙漠化」,這是「第一道傾斜」;也由於台灣生產要素單方面向中國移動更加容易,因此形成「第二道傾斜」。

目前台灣已過度向中國傾斜,ECFA的簽署,又加劇傾斜幅度,這是「第三道傾斜」;更糟糕的是,如果台灣只跟中國簽ECFA,不能跟其他重要經貿夥伴簽FTA,傾中幅度勢必瀕臨難以迴轉的地步,形成「第四道傾斜」,中國為「軸心」(hub )、台灣為邊陲(spoke )的態勢將底定,以目前發展來看,這是高度可能發生的情況。

*公投解決台灣內部衝突*

問:你認為ECFA需要更多民意支持,公投應是了解民意的最直接方式,但在野黨提出的公投案已被駁回,如何擴大民意參與?

答:我也主張ECFA應該公投,雖然馬政府有權進一步開放兩岸經貿,但馬政府在2008年所獲得的政治授權,只是人民同意他去推動兩岸經貿正常化,可沒有要他跟中國簽ECFA,所以ECFA的政治授權是不足的,而且違反國內共識,要避免國內衝突加劇,應該跳脫目前的狀態,需要更多、更深的參與及討論,公投是可行的方式。目前支持與反對ECFA陣營,都無法彼此說服,透過公投交由人民決定,不失為解決台灣內部衝突的上策。

*東協加一對台影響有限*

問:你先前提到,目前並非洽簽ECFA最好的時機,何時才是適當的時機?

答:台灣加入WTO後,仍限制中國二千多項產品進口,還沒有完全按WTO規範進行,目前台灣與中國關係是「WTO minus」(未符合WTO最惠國待遇 ),還沒進展到「WTO normal」(符合WTO最惠國待遇 ),而ECFA是「WTO plus」(超越WTO最惠國待遇 )。兩岸應先處理經貿正常化,等台灣產業準備比較充分,再討論進一步自由化,匆忙簽訂ECFA,就會出現很多混亂情況,像是早收清單談不攏等,從這些過程來看,幾乎可以判斷ECFA不會是一個高品質的經貿政策。

問:如果先處理兩岸經貿正常化,緩簽或不簽ECFA,台灣可以因應「東協加一」的影響嗎?

答:馬政府推動ECFA的主要說詞之一,就是東協加一生效,所以ECFA具迫切性;事實上,台灣與中國、東協的出口產品,重疊率根本不高,台灣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及韓國,真正會對台灣造成衝擊的FTA,應是包含中國市場、且成員有日韓,未來如果「東協加三」成形,台灣應該憂慮,但東協加三還遙遙無期。

台灣出口以電子產品為主,由於「資訊技術協定」(ITA ),絕大部分電子產品都免關稅,影響非常有限。石化產品雖然關稅較高,但台灣跟東協的石化產品有一定區隔,加上中國也想發展石化產業,即使是今年生效的東協加一,中國仍有很多石化產品沒有開放,最近在談ECFA早收清單,中國願意對台灣開放多少石化產品,也有待觀察。

東協加一對台灣石化業的衝擊,其實不是很大,石化業要求簽署ECFA,其實是想趁日、韓還沒跟中國簽FTA之前,先在中國市場取得關稅優勢。

*國共打假球勞工衝擊大*

問:你曾表示,兩岸簽署ECFA,是國共在「打假球」,為了護送馬英九在二○一二年連任,可否進一步說明?

答:兩岸洽簽ECFA,如果按照WTO規範,十年內「絕大部分貿易」關稅要降到零,一般慣例是九成,目前FTA簽約國中,已開發國家第十年約九十五%零關稅、開發中國家約八十九%,工業產品平均九十四%零關稅、農業產品也有七十%。不過,十年內九成產品零關稅,對台灣衝擊太大,在目前情況下推動,某種程度等於政治自殺,依我的判斷,初期ECFA應不會完全按照WTO規範,中國那邊當然願意配合,也表示要讓利,就出現「打假球」的情況。

ECFA是一個零零落落、七折八扣的FTA,但對台灣產業將造成影響,我推測在二○一二年總統大選前,兩岸應只侷限在數百項早收清單打轉,目前台灣禁止中國進口的二千多項農工產品,未來是否開放,才是觀察重點。

如果國共不打假球而玩真的,也就是十年內九成產品免關稅,那麼,ECFA就會類似一場大洪水「沖刷」,部分弱勢或萌芽中的產業,以及特定產業的中下游,將蒙受不利。本來這些產業有機會慢慢調整,但這個沖刷讓他們沒有時間調整,對台灣完整的產業群聚或生產供應鏈,可能帶來破壞效應,並降低台灣產業結構的多樣性,不僅不利產業發展,更將惡化所得分配。

本土陣營強調ECFA對「三中」(中小企業、中下階層及中南部 )的衝擊,我認為應該是「四中」,要加上「中下游產業」。而且,ECFA對勞工的衝擊,又遠甚於產業,因為除了受害產業的勞工受到影響之外,有些獲利產業也會進行跨區布局,包括生產線外移,勞工將面臨失業問題。

問題在於,目前政府財政能力嚴重不足,比較無法照顧因ECFA而產生的輸家,在這種情況下,從ECFA的獲利產業取得一定資金,用以補償受損企業與勞工,或許是一個值得思考的方向。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