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代工到自創品牌 中國企業長路漫漫

人氣 7
標籤:

【大紀元6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明編譯報導)去年,中國超越德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今年可能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中國靠低廉勞力的代工,僅能賺進微薄利潤,因此開始想擁全球的知名品牌。中共當局鼓勵企業「走出去」的政策,運用國內租稅優惠及實質補貼,耗資數十億美元,企圖讓企業能與國外公司競爭,建立屬於中國公司的知名品牌。聯想電腦、吉利汽車和比亞迪的例子顯示,還有長遠的路要走。

《華盛頓郵報》最近報導,中國工廠從事的大都是單調繁瑣的工作,產品的主要利潤由海外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獲得。例如,蘋果公司iPhone智能手機在中國生產,高階的手機零售價是750美元,中國的代工,僅能賺進25美元。一雙耐吉(Nike)的鞋子,每賣出一元美金,中國也只能獲得4美分。

自創品牌遭遇難題
中共當局打算運用租稅優惠和補貼,支持企業購併外國企業,攫取自然資源並擴張業務到海外地區。然而,自創品牌的問題卻日漸惡化,主要原因是中國現今缺乏創新的環境,產品的附加價值也僅是零件加工、產品組合的部份;但最重要的發揮產品定位的想像空間、創新思維和研發設計卻掌握在別人手中。另外,中國的公司不願承擔龐大的專利費用,以及認證許可費給外國的專利擁有者或者認證機構。

中共政府也重新包裝中國的整體形象,去年底爆發有毒寵物食物,和前年致命毒奶粉的事件,至今令人記憶猶新。商務部與全球廣告巨頭DDB簽訂30萬美元的廣告合約,企圖向全世界展現一系列中國高級產品,從頂級的跑鞋到iPod等電子產品。

2004年聯想收購了IBM公司的ThinkPad系列筆記型電腦部門,而公司內美國、日本及中國三個地區不同文化背景團隊的衝突,以及長期過度重視與中共政府官員的維持關係,使其喪失洞悉市場趨勢的先機,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聯想遭受沈重打擊,被迫將營業重心移回中國。

作法保守
中國企業正在全世界蒐購物資,舉凡原油,天然氣,汽車,甚至投資美國。2000年,中國的海外投資資產是280億美元,到今年,可能突破2,000億美元。

但更深入的觀察發現,即使中國對外國的直接投資總額高達2,000億美元,但與較小的經濟體,如俄羅斯和巴西相比也相形見絀。而中國也投入在西方發達國家的資產也僅約170億美元,只不過相當於全球500大公司中一個中型公司的海外資產規模。

有34家中國公司名列全球500大公司排行榜,但這些公司的業務基本上都只有在中國。世界市場價值最高的前三大銀行都是中國的銀行,但如果以地理分部來排名,沒有一家中國銀行能排在世界前50名內。

德勤會計師事務所中國研究與洞察力中心主任杜志豪(Kenneth J. DeWoskin)說:「縱使再過十年,如他們仍舊留在中國,也難有獨立自主的能力。」中國公司企圖擺脫視為束縛的外國專利權,生產所謂的山寨品,並將外國智慧財產權也當做麻煩來對待,不予重視。

90年代末,中國決定發展自己的手機。花費超過300億美元的開發費用後,總共國內5億的用戶,使用其獨特技術的仍不到2,000萬。外國手機製造商已向中國政府表明,不會生產含中國新技術的手機,除非他們獲得補貼。中國也只好以贈送技術的方式將這些技術給羅馬尼亞和韓國使用,以換取更廣泛的地區採用它的無線技術。

全球觀不足
中國的電腦製造商聯想集團,2004年以12.5億美元收購了IBM的ThinkPad系列筆記型電腦的,雖不是中國公司收購外國大品牌的首例,但仍然被認為是先驅的作法。當時僅考慮到IBM的ThinkPad系列電腦是知名品牌,且自2000至2004年,IBM累積虧損10億美元,而此虧損金額卻是聯想同期間營業獲利的兩倍之多。

當時聯想正逐漸失去中國的市佔率。電腦的專業技術水準差強人意,也苦於無管道投入外國市場。隨著,聯想藉此收購與國際接軌,購買一個知名品牌,附帶擁有研發電腦的專業技術團隊。

但是從一開始,整個事情就變得很艱困。聯想的美國競爭對手便在國會煽起反對聯想的烈火,並暗示聯想可能將間諜軟體安插到他們的電腦中,滲透到美國政府,影響美國安全。此外,該公司也遭遇到文化差異的挑戰,當時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是IBM電腦總部,日本研發ThinkPad系列電腦,而中國則負責Lenovo品牌產品的研發與製造,三者間存在著許多難以橫越的鴻溝。

同時,聯想的競爭對手都在積極拓展業務。2007年,來自台灣的電腦巨頭–宏碁,收購了歐洲電腦製造商Gateway,成功的切斷聯想與歐洲客戶的經銷管道。聯想的市佔率下滑到惠普,戴爾和宏碁之後,排名第四。

依賴中國政商關係
中國公司的高層人員,花費與政府官員應酬的時間比跟客戶的時間要更多,而最根本的因素,中國政府官員是公司獲得利潤的關鍵,而瞭解客戶所需,則是國際化成功的保證。

2008年底,世界金融危機的衝擊,佔聯想大部分業務的商用電腦遭受沉重打擊。 而聯想回應國際市場的挫折,便是回到它原先的中國市場,繼續扮演中國電腦業龍頭的角色。儘管海外的成績一敗塗地,國內的業績卻蒸蒸日上。收購IBM當時聯想電腦的價格,相同款式在美國售價是中國的兩倍。但是目前在中國,它提供的高級ThinkPad W700筆記型電腦,賣給中國政府單價12,500美元,美國的價格則是2,500美元。

今年初,中國吉利汽車收購福特汽車旗下的Volvo,專家們認為,此舉將擴張中國的國際市場份量,以及海外品牌的影響力。然而,吉利創始人李書福卻說:「Volvo品牌將為吉利汽車尋得國內的新市場。」

大陸比亞迪公司生產節能電動車,並獲美國股神巴菲特投資而聲名大噪,比亞迪總裁王傳福列2009年中國富豪首位,比亞迪卻傳出一連串醜聞及比亞迪車的諸多質量問題:車內飾甲醛含量嚴重超標,導致駕駛員中毒現象;出現車輛自燃現象並完全燒燬,自稱安全5星級事實上質量甚差。這些問題官方卻一無聞問,令人費解。

聯想電腦、吉利汽車和比亞迪的例子顯示,中國公司要進入國際市場,還有長遠的路要走。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中企CEO們加入奧巴馬隊列 聲援人民幣升值
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戰背後的美中利益
人民幣升值 北京內外受壓
競爭激烈 中國企業家壓力劇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