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CEO:網絡信息流通「後果堪憂」

標籤:

【大紀元8月19日訊】谷歌首席執行官施密特(Eric Schmidt)坦言,他為「Facebook一代」感到擔心,擔心的是伴隨互聯網交友網站的興盛長大的這一代人,對自己在互聯網上留下大量個人信息的後果並不真正理解。

施密特認為,很多人將來或許會感到有必要改名換姓,與自己在網絡世界留下的「不堪回首」的胡鬧劃清界限。

特別現在年輕人,把太多個人隱私資料放在社交網站上,這種行為可能會逼使他們在將來須改名換姓。施密特警告,像是「臉書」(Facebook)這類網站的使用者將來可能會被迫改名,才能擺脫過去網路上種種愚蠢的行為。

施密特表示,這些年輕人在網路上記載大量巨細靡遺的瑣事,可能會在將來申請工作時,成為揮之不去的困擾。

這是施密特最近跟《華爾街日報》的編輯記者交談時涉及的若干重要話題之一。這次交談的內容發表後,引起業界和博客的熱議。

施密特的警告也算是呼應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去年的言論,奧巴馬告訴年輕人,不要把「愚蠢的東西」放到網路上。奧巴馬自己就是社交網站愛好者,但卻警告年輕人,「小心你在臉書上所放的資訊」,因為你不曉得你將來的雇主會不會看到。

言行不一?

BBC報道,作為互聯網搜索引擎行業的霸主之一,谷歌賴以起家、發達的核心業務就是搜尋、儲存和提供各類信息,包括個人信息。谷歌收集和儲存了大量用戶搜索習慣的信息,並利用這些數據投放有針對性的目標廣告,以此獲得豐厚收益。

谷歌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視頻交流網站YouTube,它的Gmail用戶龐大,已經擁有兩家社交網站,並且有跡象顯示它準備更深地涉足個人信息最集中的社交網站領域。

谷歌最近收購了兩家專門為社交網站提供服務的網絡公司,一家是網絡遊戲公司,另一家提供虛擬錢幣和支付服務。

隨著Facebook等社交網站迅速風靡全球,據粗略統計現在大約6億人在互聯網上有個人小檔案,包括照片、視頻,甚至電話號碼和住址等私隱。

言過其實?

英國《獨立報》引述業界分析員指出,施密特說,人類社會對大量個人信息可供取用、可以知曉和隨時被記錄的狀況意味著什麼並不理解,而他的公司正是由於這種缺乏理解掙了大錢。

不過,也有分析員認為施密特言過其實。

社交媒體顧問查曼-安德森告訴BBC,互聯網隨時記錄一切的說法並不準確,因為目前網絡還沒有包羅萬象到這個程度。谷歌代理緩存(Google Cache)那樣的存檔操作也是有選擇的,並沒有儲存所有的網頁。

雖然有斷言網上幾乎所有的信息都是「永久存在」,不會消失的,但已經出現專門提供「清除」網上存檔資料的公司。

不過,即便如此,查曼-安德森也認為社會整體對待網上的個人信息的態度應該與時俱進。比如,對年輕時在網絡世界的「胡言亂語」或「不妥行為」更加寬容。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谷歌街景服務 德反彈大
谷歌電視廣告進一步打入美家庭
谷歌擬年底公開城市360度街景 德國人一致反對
谷歌添加手機聲控軟體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