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紀元】「中國概念股」海外遭圍剿

人氣 2

【大紀元2011年01月29日訊】(新紀元週刊記者華明綜合報導)中國上市公司在國內股市習慣用不正當手段鑽空子,於是估計赴美上市,也可以用同樣的伎倆,結果卻演變成赴美「上庭」,活生生海外獻醜。如今,除非重拾誠信,否則很難摘除印記。

2010年,中國股市全球融資摘冠,但多家大陸企業遭美方集體起訴,甚至勒令退市。最近,美方開始針對350餘家中國公司「借殼上市」展開調查,它們絕大多數的股票現已跌至1美元以下。「財務報表虛假」成為中企運作的死穴。有分析指,中企赴美上市變「上庭」,是中國社會誠信危機的外延。中國企業若要走出海外上市陰霾,必須重拾誠信。

中國股市融資 全球摘冠

據美國數據追蹤商Dealogic報告,2010年,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進行的IPO(首次公開募股)金額已達1,040億美元,同比增加將近50%。如果將香港企業包括在內,去年的總金額達到1,260億美元,摘得全球股市融資桂冠。

相比之下,2010年美國的IPO金額不到340億美元,這也是中國企業在IPO發行上連續第二年超過美國企業。同時,中國企業收購交易占當年全球總交易的9%,超過除美國以外任何國家。中國還是外國企業收購對像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自1993年青島啤酒在香港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H股後,中國證監會就大力推動中國國企赴海外上市,並從香港逐步延伸到其他國際金融中心,足跡遍及香港、日本、新加坡、歐洲和美國。不僅大型企業,近年來民營的中小企業也趨之若鶩。

《華爾街日報》日前報導,華爾街準備全力押注「中國故事」。但也承認,許多投資者發現直接對中國下注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金融和監管透明度的相對不足成為最大障礙。

例如,去年12月底,大型天然氣分銷商中國燃氣控股有限公司宣佈,該公司兩名高管被自稱代表深圳市公安局的人帶走,並無任何解釋,讓那些跟蹤分析該公司的公司感到惶恐,無法安心進行大規模投資。

涉嫌財務造假 股價暴跌

儘管中國企業2010年在全球範圍內上市「圈錢」戰果纍纍,但在美國頻繁陷入集體訴訟案件,不時傳出財務報表造假、公司主管挪用資金、內幕交易、被勒令下市等醜聞,讓國際投資人對中國海外上市企業的誠信大打折扣。。

新年伊始,上市不到兩年的中國綠色農業(NYSE:CGA)就因財務造假而遭到集體訴訟。美奇金報告,CGA的主要控股子公司陝西鼎天濟農腐殖酸製品有限公司在遞交中國國家工商總局的報告中,稱2009年收入5,603.4萬元人民幣,相當約834.3萬美元,而同期遞交給美國證交委和投資者的報告,則稱收入4,178萬美元,增加5倍。隨即3個交易日,公司股票下跌21%。

剛上市不久的麥考林也在美國遭到集體訴訟,股價大幅下跌。美國RosenLaw Firm等5家律師事務所均質疑麥考林財務作假,發出公告呼籲;去年10月26日至11月29日購買麥考林股票的投資者,在今年2月1日前將有權加入集體訴訟,並可依相關法規向麥考林提出索賠。

在涉及IPO的訴訟中,中國人壽、中國光伏、空中網、中華網、UT斯達康、華奧物種、第九城市、諾亞舟教育、富維薄膜、亞信科技和信超媒體、新華財經等公司均在名單之內。

僅去年9月,一批中國公司被曝造假。2日,西藍天然氣(CHNG)因隱瞞債務信息遭投資者起訴,訴訟稱西藍天然氣公司隱瞞了存在的1,770萬美元債務,導致投資者出現重大虧損;9日,福麒國際(FUQI)因文件未達備案要求,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傳票,股價下跌近 50%;13日,多元印刷(DYP)因原審計會計事務所德勤質疑公司的財務數據而解聘德勤,當日多元印刷股價暴跌近50%,另一隻股票也暴跌40%多;15日,—旅程天下(UTA)被指涉嫌造假,股價一度暴跌超過30%。

此外,第一個被美國勒令退市的是綠諾科技。

中國概念股研究機構Muddy Waters報告說,中國的監管文件顯示,綠諾科技2009年上報的收入為1,100萬美元,而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的文件中,2009年收入為1.93億美元。它在四年內換了三家審計師事務所和四位首席財務長。

目前,在製造業,中國企業創下的「品牌」形像是:廉價、質量差、假貨多,稱之為「中國概念」。如今,在資本市場,如果中國概念股也如製造業一樣,業界認為,中國企業在海外上市將遭到重創。

美國全面調查借殼中企

中國中小企業近幾年來受借殼上市的誘惑──上市成本低,時間快,100%成功上市,因此都在OTCBB(美國場外櫃檯交易系統)買殼上市,既不需要門檻,也沒有掛牌上市的條件和標準,任何公司只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經審計的最新財務報告,就可在其交易。

因此,這些嚮往海外主板市場卻不得其門的中國企業,赴美買殼需要的似乎僅僅是勇氣。「在其他國家哪有那麼多公司去美國的OTCBB掛牌啊!美國本土都沒有中國公司多。」紐交所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楊戈對《中國經營報》說。

可是,這是一個巨大的「陷阱」。美國監管極其嚴格。根據英國律師事務所Herbert Smith在2005年提供的數據,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香港和中國內地公司中有11.5%曾受集體訴訟的困擾,而在納斯達克股票市場,這一比例更是高達17.2%。

去年底,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開始發起大規模調查行動,針對性地調查中國公司是否存在會計違規和審計不嚴的問題,並包括推廣股票者、銀行業人士和會計等一系列「供應商」,這些供應商通過將中國企業和在美公開上市的殼公司合併,實現了總計500億美元左右的股票上市。美國國會議員已承諾要為此舉行聽證會。

《華爾街日報》1月11日稱,在美國上市的這些中國企業股票業績十分糟糕。在調查的350餘家這類公司中,絕大多數的股票現在已跌至1美元以下。去年8月份的報導中,這類股票的收益中值比沃特USX中國指數(Halter USX China Index)低約75%。

目前,SEC和負責上市審計監管的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察委員會(PCAOB),將對借殼利益鏈的核心環節——會計師進行嚴格審查,而監管的「抓手」則是美國會計師將審計工作外包的行為。但要查中國公司,取證有一定困難。

沿用國內套路 在美獻醜

中企赴美上市為何頻頻碰壁?中評社12月30日報導一語道破。中國上市公司在國內股市裡採用了許多不正當手段,如官商勾結、內幕交易、利用證監機構的管理漏洞鑽空子。在這種環境下養出來的企業,還不知道美國的法制和遊戲規則,就想到美國去闖,結果被打了巴掌。如果一經調查屬實,後果很嚴重,會被嚴重罰款,而且立刻出境。

還不僅是中小型企業,包括中國IT巨頭史玉柱、江南春等在內的「大腕」級老總和公司,也曾在接連發生的美國集團訴訟案中吃了虧。赴美上市經常變成了赴美「上庭」,其背後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思。

「財務報表虛假」這類事情在國內股市屢見不鮮,上市公司一般都能應對,且不傷及皮毛,但到了美國情況就大不一樣,成為美方重點追查的問題。換句話說,如果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僅為「圈錢」,那可能就是白日作夢了。

業界認為,中國企業若想改變遭美國集體訴訟的情況,首先要學習堅守誠信。不能把在國內上市的陋習都帶到海外——只要圈到錢,可以不擇手段;否則,中國概念股將遭到毀滅性的打擊。◇

本文轉自208期【新紀元週刊】「專題新聞」欄目
http://mag.epochtimes.com/b5/210/8975.htm

新紀元雜誌PDF版訂閱(52期10美元)

相關新聞
周三納斯達克中國概念股全線下跌
新加坡交易所中國概念股市值增加
美國屋主小心了 占地為王正猖獗!
5月在Costco買啥最超值 老員工告訴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