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警方宣佈湄公河血案告破 真相待出

人氣 14
標籤:

【大紀元2011年10月29日訊】據中國、曼谷消息,28日,湄公河血案13名中國船員遇襲案宣告破獲,殺害船員的9名嫌疑人已到案,案件結果已由中泰雙方共同確認,最終將由泰方公佈。

10月5日,「玉興8號」及同行中國籍貨船「華平號」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槍擊,搭載的13名中國船員全部失蹤。此後數日,船員遺體被陸續發現。打撈出的遺體大多數被蒙住雙眼,雙手被捆綁或銬住。其中兩具屍體脖頸折斷,面孔被布條遮蔽。還有一具女屍,舌頭被割下一半。

28日下午,中共公安部副部長張新楓與泰國警察總監飄潘會面後說:「今天,這起案件有了重要進展,9名疑犯已經到案,這標誌著該案已基本破獲。」但他沒有透露犯罪嫌疑人身份。他稱,泰國警察總署直接參與調查……

泰國警方開始對於此事件的元凶解釋是緬甸佤邦毒販所為,但隨後遭緬甸方面的否定,並稱有目擊證人看見中國船員是被泰國警察所殺,甚至願意由中國主導調查,緬甸方面願意全力協助破案。甚至泰國媒體早前還報導稱,這些中國船員是毒販,被泰警抓獲。

湄公河血案與「金三角」新型毒品氾濫

報導稱,泰緬邊境上的一大毒品集散地在離清盛以西50公里的美塞,近幾年「金三角」興盛起來的中國人經營的賭場,也成為人們猜測中國人成為襲擊目標的一個因素。

在「金三角」常住的10萬人口中,擁有戶籍的不足1萬,剩餘的都是來自中國的商人和來自緬甸、老撾的工人。在泰緬邊境的米塞和大其力,中文招牌也越來越常見。中國商品如手機、衣服鞋子,還有手工藝品、各種電器等大部份都是通過湄公河船運而來的中國商品。

自2008年開始,隨著湄公河航運的日漸繁榮,「金三角」成了財富聚集之地。後坤沙時代的新生代毒梟漸次壯大,新型化學製劑毒品開始流行,加之緬甸少數民族武裝勢力氾濫,這一區域已經開始變得不太平了。

據悉,湄公河上的貨運,基本被來自中國的商船和船員所主導。按照雲南省的官方數據,截至2011年,湄公河國際航道的船隻共有130艘,其中110艘屬於中國。從航運的貿易交往來看,獲益最大者當屬中國,通過這種低成本的運輸,大量商品直接抵達東南亞國家;其次是泰國,與中國的貿易存在很強的互補性。

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昔日以毒成名的「金三角」地區,以這樣血腥殘忍的方式再次引起世人關注。只是,現在毒品已經不再是影響「金三角」局勢的唯一要素,賭場、財富、民族矛盾、武裝割據,各國的政治經濟利益在此交織,錯綜複雜,非深入不可理解此處糾纏的格局。

而10月5日的槍戰的發生地,交火的雙方是泰國軍警與不明身份的武裝分子。泰方聲稱從兩艘中國貨船上發現了92萬粒脫氧麻黃鹼(俗稱冰毒),價值2,000萬人民幣。

2000年之後,「金三角」地區大力推廣「替代種植」,罌粟種植大幅下降,占世界總量的份額已從1998年的66%下降到10%左右。

但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9月13日發佈的《2011全球苯丙胺類合成毒品評估報告》顯示,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已經成為包括冰毒、搖頭丸在內的新型毒品「重災區」。從2008到2010年,老撾、緬甸、泰國和中國西南等大湄公河地區緝獲的這類新型毒品增加了3倍,從3200萬粒猛增至1.33億粒。2010年,雲南冰毒繳獲量超過海洛因繳獲量,是同期繳獲冰毒最多的一年。

湄公河血案元兇 據推測歸納為三個不同版本

第一種說法,指向緬甸毒梟瑙坎。這也是目前較為主流的一種說法,尤其是泰國方面,清萊府警察局長宋唐似乎已經胸有成竹,聲稱「已經掌握了比較詳盡的證據」。

從目前掌握的案情看,的確有許多細節支持這一推測。比如,兩艘貨船被劫持的地點位於湄公河緬甸段的孟喜島水域,這一地點正是近年來中國船隻頻繁遭到洗劫的地方;從劫持的方式,如衝鋒鎗、武裝快艇逼停等手段看,也與前幾次的事件吻合。

但針對瑙坎劫船的目的,聯繫到後面的殘忍殺戮,就很難自圓其說了。如果是單純的運輸毒品,從毒販的慣常做法看,利用大型貨船運毒並無太多優勢,雖然便於隱藏,但到了碼頭如何安全過關卻是個棘手問題,清盛港已經有比較完備的一套海關檢疫機構。武裝分子最後棄毒而逃,也是個匪夷所思的選擇,難道真是因為槍戰的慌亂所逼嗎?如果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去捆綁、折磨、殘害13名中國船員,又怎會沒有時間帶走價格不菲的毒品?

第二種,指向泰國軍警。

第三種,即各式各樣的政治陰謀論。

不管結果如何,13名被殺害的中國船員,連同他們的家人和千千萬萬中國人,都在等待最後的真相。

(責任編輯:李平)

相關新聞
湄公河峰會召開 中國水壩惹爭議
外電﹕乾旱擴及 湄公河國家指責中共
湄公河旱災爭端 中國建水壩所致?
湄公河乾旱嚴重 中國拒絕負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