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1%富人收入成長逾3倍 中產階級僅增40%

人氣 1

【大紀元2011年10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葉淑貞編譯報導)國會預算辦公室(CBO)近期發佈一份最新報告指出,從1979年到2007年,全美所得最高的1%的家庭,其所得佔全國總所得的份額倍增。對於解決當前美國的經濟困局,這項數據似有利於課徵「富人稅」的呼聲。

據《紐約時報》報導,該報告還指出,收入最高的1%家庭,平均每家的所得增加超過2倍,但是中產階級所得成長卻低於40%,而處於所得級距最低的那五分之一的人口,平均實質稅後家庭所得更僅微增18%。

當國會議員爭論於如何降低失業,國會聯合委員會衡量稅收法規的改變及抗議者在全國到處抱怨富人和窮人之間收入差距之際,這份報告發佈的時間很巧。

這份報告提出以下幾個值得注意的事項:

首先,所得最高的1%的人口,其稅後家庭所得的占份增加幅度超過一倍,從1979年的8%提高到2007年17%。

其次,在2007年,最富裕的五分之一的人口得到的稅後所得,從1979年的43%上升到53%。換句話說,最富裕的五分之一的人口的稅後所得,超過其他五分之四人口的所得。

最後,在2007年,所得最低的五分之一的人口,得到大約只有5%的全國稅後家庭所得,而在1979年還有7%。

專家指出,最高所得者的所得快速成長的因素包括:高階管理者的紅利結構、部份體育和藝術界超級明星的超高薪資、規模日益擴大的金融服務業,以及資本利得增漲等。這些因素造成所得不成比例的流向較高所得家庭。

此外,這份報告還說,自從70年代晚期以來,政府政策已經變得較不具重分配的效果,對於減少所得集中做得越來越少。預算辦公室說,當聯邦收入從累進所得稅轉向較不具累進性質的薪資稅之後,在2007年聯邦稅促成所得平均化的效果小於1979年的稅制。

這份根據國稅局(IRS)和人口普查局(Census Bureau)的統計數字分析所作的結論,與一些私人研究者及學院經濟學家的研究是一致的。更由於該報告出自無黨派色彩的預算辦公室,這些發現很可能會在國會對聯邦稅收及支出政策公平的辯論上具有重大影響。

這份研究是由蒙大拿州民主黨參議員和財務委員會(Finance Committee)主席鮑卡斯(Max Baucus)及愛荷華州(Iowa)查爾斯‧格拉斯利(Charles E. Grassley)所聯合提出的。

密西根州的資深民主黨代表山卓萊茵(Sander M. Levin)在眾議院歲入委員會(Ways and Means Committee)說,該報告是「令人震驚的貧富不均惡化的最新證據。」

(責任編輯:張東光)

相關新聞
避圖利指控 法討論富人稅改革
救票 法總統取消富人稅上限
民調:美民眾挺奧巴馬增富人稅  
提高富人稅率  提議再引熱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