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傳香百年 大樹麻油好滋味

人氣: 4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守國高雄9日電)走在高雄市大樹區大坑路常會聞到濃郁的麻油香味,就知道老麻油行運轉中。邱文鎮從父親手中傳承做麻油的手藝,他改造機器,製程依舊,麻油風味依然。

邱文鎮的麻油行由祖父創設於西元1909年,迄今近103年,是大樹區僅存的麻油間。

邱文鎮的父親主要是替農民代工製作麻油,他也是代工,但還自己銷售。他表示,父親告誡他「要做就最好的,不然就不要做。」他承諾了,迄今不變,到死也應不會改變。

邱文鎮表示,父親時代只在芝麻收成期製作1個月;他「囤麻不囤油」,市場有需求,立即製作供貨。

以前大樹區農民種芝麻,現在邱文鎮要向台南的農民購買黑、白芝麻。

邱文鎮在國小五年級就跟隨父親學習榨麻油,至今仍堅持使用古法。他表示,古法榨麻要經4個步驟,芝麻經木材生火「炒麻」,冷卻後碾碎,放入蒸斗在蒸籠內蒸,最後分成定量放入榨油設備壓擠,流出撲鼻香氣的麻油後裝瓶。

他表示,炒麻決定麻油的香氣,以「硬柴」慢火炒,要比「鬆材」香;蒸的時間拿捏也決定麻油油質的好壞,這些都是製作麻油的「眉角」。

多年的榨麻經驗及機械化,邱文鎮大幅精進機器,將炒麻、冷卻到碾麻、榨油機械化,但還是由人工一旁監控;他堅持使用「硬柴」炒麻,而不使用重油或瓦斯當燃料,主要是木柴可增添香氣。

他指出,大企業機械一貫化作業,芝麻倒入機器內出來就是一瓶瓶麻油,與他傳統製程生產的麻油還是有所區別,香氣、品都有差異。

他以炒麻步驟強調部分製作麻油設備機械化讓作業更有效率,且節省人力。他說,以前炒麻由師傅與學徒拿著大鍋鏟一起翻炒,費力且悶熱,現在芝麻倒入炒鍋,機器轉動翻炒,節省人力,芝麻炒得更均勻。

他表示,以前製作麻油要6個人,現在1個人就可做,且保持麻油的風味,何樂而不為?

冷冽的寒冬是進補的時期,加上生產後婦女坐月子是麻油銷售旺季,現在加上三杯食品及速食品市場,麻油市場更廣。

走麻油精緻化的邱文鎮表示,現在麻油產量依市場需求決定,但他銷售對象還是以家庭為主。

懂得榨麻傳統技術的人逐漸凋零,邱文鎮的麻油行提供地方社團、學校戶外教學,為民眾示範與講解麻油製作過程。他的兒子也學會製作麻油技藝,但是否傳承,他表示,要看未來的機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