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琳:我們是如何把兩個女兒送進哈佛的

胡琳

人氣 9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12月20日訊】我們的兩個女兒汪瑤瑤和汪凱西是兩個個性和興趣各不相同的孩子,但在2008年和2010年分別被她們所申請的美國所有常春籐名校錄取,百發百中,彈無虛發。其中包括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哥倫比亞,等等。最後她們都去了哈佛。在此我們與大家一起分享我們同孩子們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從入鄉隨俗開始

與大家一樣,我們初來美國時,對美國的大、中、小學情況一無所知,對於如何教育孩子更是無從下手。我們想既來之則安之,入鄉隨俗,儘可能地接觸美國主流社會。於是幾次搬家都住在白人的社區。這樣一來,問題也來了,白人中,有很友好的,也有那麼一些,看了有色人種,頭一偏就做在面上。熱臉湊到冷屁股的事常有發生。在社交上,孩子們也常常感到無奈。

我們想,要求別人改,不如自己調整。於是我們也模仿起老美,party一個接一個地開。第一次開party,我們提心吊膽。記得讀過一篇住在白人社區的黑人孩子寫的文章,寫的是他第一次開party邀請了全班同學,結果一個沒來,很傷心。那篇文章的題目,就叫「誰來我的party?」為了防止類似情況發生,我們全家群策群力,列出一串有趣的項目一一寫在邀請卡上吸引孩子參加。結果功夫不負有心人,邀請的同學,人人到齊。從此以後,只要是我們的party,總是坐無虛席,盡歡而散。孩子們的朋友漸漸多了,我們與孩子家長的互動也頻繁了。

中華文化的精髓不能丟

玩是玩了,可是我們畢竟是黃皮膚,黑眼睛,真要完全像白人孩子那樣一個勁地玩也是行不通的。大家心知肚明,如果能力一樣,黃皮膚,黑眼睛怎能與人家金髮碧眼競爭?你服也行不服也罷,現實就是如此。所以,中國文化中的家庭觀念不能丟,父母還得要幫孩子一把。這樣,週末我們要求孩子們玩一天,也幹一天正經的。

問題來了,甚麼是正經的?一時我們也是茫茫然,只好同大多數的華人家庭一樣,來個蕭規曹隨:詩琴書畫,再加游泳、自行車、小實驗。也紮紮實實,迷迷糊糊地忙乎了幾年。

第一次兩種文化的碰撞

一轉眼,小姐妹就上了初中,我們這鎮子不大,可是棒球場不下十來個,家家的孩子放了學,隊服一穿就奔向了球場,打起球來精神頑強,大雨淋漓,從不怯場。於是凱西也踴躍參加,我們則是風雨無阻前去捧場。可憐,打了一年棒球,就只打到一球,還是高射炮,被人家clutch掉了。瑤瑤心大,要去參選學生會領導,我們當然是全力以赴,幫忙設計文宣,修改競選詞,一絲不苟。沒想到也是鎩羽而歸,氣得她鼻竅冒煙,大呼不公平。想想也是,在99%的白人社區,你去與別人比popularity不敗才怪。更令兩姐妹傷心的是,她們雙雙被拒天才班之外。家裏的氣氛一下降到了冰點。首次新文化的碰撞,說得好聽是屢敗屢戰,說得順口是屢戰屢敗。

迸出新思想的火花

小姐妹被拒天才班,是憂也是喜。不是我們阿Q,經這麼一敗,激起了全家雪恥的鬥志。我先生猛擂戰鼓,要她們向天才班叫板,擊敗天才班,我則是搖旗吶喊,為她們助威。在我們的鼓動下,小姐妹也是鬥志昂揚。擊敗一個天才班,何等難事!是啊,我們要的就是一種不服輸的鬥志。於是我們訂出了三年計劃,設計出一個又一個的突擊目標。搬出我們的密集練習法,在假期裡幫瑤瑤突擊數學。幾個星期下來,效果斐然,新學期不久,她一舉拿下學校數奧金牌。第二年,再接再勵,在郡裡奪冠,州里掛名。凱西則緊緊跟上,不遑多讓。於是小姐妹開始令人刮目相看。這種向「不可能」挑戰的思想火花,就開始燎燃起來。

偶然到必然的發展

華人子弟,數學在校奪冠,州里掛名,算不了甚麼。距離籐校那道門坎還是差多了。可是在兩姐妹大戰天才班的過程中它給了孩子們信心,也讓我們看到了希望。為了尋求新的突破,我們的注意力再次投向新文化,在兩種文化的碰撞中尋找通途。首先從美國文化中的創造力和領導力著手,建議小姐妹創建一個俱樂部。雖然創建的過程困難叢生,比如器材、地點、學校沒經費不能指派老師監督等等,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小姐妹倆不屈不饒,硬是把它辦得轟轟烈烈。雖然投入了大量時間,卻為她們帶來了更大的自信和新氣象。為了衝向全國,瑤瑤想參加美國生物奧賽,可是學校不參加,她幾次向學校建議都如泥牛入海無音訊。學完了化學榮譽課,她又盯上了美國化學奧賽。這一回不一樣了,有了創建俱樂部的經驗,再也不拜菩薩了,自己收集資料主動聯繫,創辦了校隊,一舉殺進了全國決賽。通過主動地創造成功機會,把偶然的成功推向了必然。

思想的昇華,促生新的方法

當我們意識到兩種文化融合產生的巨大優勢,我們進一步加進了新文化中其它的精華部份:團隊觀念、社會實踐等等。這樣小姐妹不僅學習積極主動,小腦袋還不停地想如何把她們俱樂部辦好,辦得有特色,想想也是,俱樂部就像她們的孩子,哪個媽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強?同時還繼續建校隊,成立義工小組,校內校外忙得不亦樂乎。而且各項活動都大有建樹。凱西上大學時,所得的獎學金不下二十多個,其中包括比爾•蓋茨千年禧學者和麥當勞獎學金。

通過對中美兩種文化深入探討,結合兩種文化的優勢,我們的思想有了一個質的昇華,借用美國文化的精髓:創造性、開拓性,我們在原有尋找機會、等待機遇、爭取成功的基礎上加上創造機會,主動開拓新的方向,把被動的尋找和等待提升到主動的創造和開拓,把偶然的成功發展成了必然的成功。我們的這一思想昇華也印證了我們常說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

為了把我們的經驗系統地介紹給大家,我們最近寫了本新書叫《哈佛兩姐妹》由大陸華夏出版社出版,預期在1月8日北京大型訂書會上與讀者正式見面。在這本書中,我們綜合和比較中美兩國教育的各自長短,歸納出兩種教育文化的精華部份,從而開發出的一套完整而又系統的智力開發和家庭教育的方法,並附有詳細的名校申請指南。在書中,我們進一步闡明,這種創造力和開拓思想的開發,不但不會妨礙孩子的智力開發,反而會進一步激起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學習熱情和自信心。一個理論或一個方法,科不科學,在於它指導下的實踐結果可不可以重複。我們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成功可以複製!這一點在我們家孩子身上和由我們指導的其他孩子身上都已得到了多次印證。為了解答大家在家庭教育和申請美國大學上的疑問,集思廣益,我們還特地在網上開了一個中文論壇(論壇網址:www.ivytrack.com/hfljm/),歡迎大家提出問題和提出新的想法,共同為培養下一代盡一份心出一把力。
@

相關新聞
華裔移民赴美一年半被哈佛錄取:要有獨到的想法
非法墨國移民哈佛生 獲特許暫留美國
哈佛專家弗格森:2021年的歐洲甚麼樣?
【圖片報導】哈佛廣場節日集市週末開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