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扮金主 錢進以國

標籤:

【大紀元12月30日報導】(中央社台北30日電)以色列新創科技業正在世界舞台嶄露鋒芒,如今卻遭遇國內創投基金融資銳減的窘境,Google公司此時慷慨解囊,帶來以國創業家企盼已久的甘霖。

根據彭博社報導,Google併購部門主管羅伊(David Lawee)11月初前往以色列特拉維夫的雅法港(Jaffa Port),利用名為「車庫怪咖」(Garage Geeks)的活動場合,和需錢孔急的以國新創公司經營者會面。

這場風格有如企業速配約會的活動,是由新創企業贊助人瓦爾第(Yossi Vardi)一手安排,他負責穿針引線,將以色列本國廠商引薦給跨國企業。羅伊抽空和他聯絡名單上的所有對象對話,他在和業主洽談之餘表示:「我這兩天內大概見了100家以色列公司,簡直是超有效率的。」

兩週後,Google便為以國創業家設立融資計畫。包含Google在內,今年年末美國科技業開始加快腳步錢進以色列,根據該國財經日報「經濟學家報」(Calcalist)報導,蘋果公司(Apple Inc.)已首度在當地出手,收購1家公司。

外商投資對以色列具相當的重要性,該國高科技業占工業產品出口比重達47%,由於Google在科技新創領域涉入甚深,以國科技業可能因此成為其創新的嶄新泉源。

以色列國家研究補助提供者沙森(Avi Sasson)指出,以國國內融資逐漸減少,恐怕會傷害產業成長,此時Google和其他廠商注資,正好補上缺口。

以色列創業投資研究中心(Israel Venture Capital Research Center)主持人席馬納(Koby Simana)受訪時說:「以色列創投基金一旦沒有在初期資助,未來3或4年外商有意注資的新一代企業將不見蹤影。倘若沒有以色列創投,以國新興公司也不會存在。」

根據以色列創投研究中心,以國科技業第3季募得的5億2200萬美元中,國內創投基金挹注9600萬美元,較第2季銳減40%,也比去年同季下滑12%。席馬納表示,以國本國注資比例18%,改寫1999年該中心開始追蹤科技業以來新低。

席馬納指出,在全球衰退衝擊下,不少以色列創投基金傷痕累累,一直無法募集資金,2012年將是他們恢復元氣的「關鍵」,他說:「對部分基金而言,這將是攸關成敗的一年,因為從2007或2006年開始他們便沒有募資進帳,如果今明兩年他們還是沒籌到錢,不少將關門大吉。」

以色列人口770萬,和瑞士相當,在2009年由辛格爾(Saul Singer)和席諾(Dan Senor)執筆的書中,被冠上「新創企業之國」的美名。以國有64家企業在那斯達克交易所掛牌,數量在北美以外地區僅次於中國,其中專攻科技的比重高達56%。

過去兩年Google投資羽翼漸豐的以色列企業案例,包含以2500萬美元收購遊戲程式開發商LabPixies,以及以不詳金額,將製作3D影音上傳軟體的Quiksee納入麾下。

其他已有收購以色列資產紀錄的美國投資廠商,還包括社群網站臉書(Facebook Inc.)和線上市集電子海灣公司(eBay Inc.)。

以國經濟學家報20日報導,蘋果已同意買下2006年成立的半導體設計廠Anobit Technologies Ltd.。以色列總理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辦公室當天就在其推特(Twitter)帳號上發文恭賀蘋果「在此地的首宗收購案」,而未提及被買下的公司名稱。

尼坦雅胡發言人芮格夫(Mark Regev)不願詳加說明,Anobit方面不予置評,蘋果發言人陶林(Steve Dowling)則婉拒對「謠言與臆測」發表意見。(譯者:中央社尹俊傑)

相關新聞
福布斯:Google最大威脅不是亞馬遜是Siri
柯達的教訓 Google與蘋果當引以為鑑
Google香港數據中心開工
抗奴隸制 Google捐千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