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評論:下一個危機是糧荒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專欄作家威廉.皮賽克(William Pesek)近期在《彭博社》撰文「羅比尼指下一個危機是可怕的糧食,發人深思」。他說,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都在談論,日本長期的通縮將轉為通脹。然而,這全都拜小麥、玉米、咖啡等商品行情飆漲所賜,做到了擁有數萬億美元流動準備的日本央行所不能之事。

不過,這個糧價逆轉通縮的經濟效果,比不上它對世界各地社會的影響,其中尤以亞洲所受的影響最大。

當今這個形勢與幾個月前判若兩別。那時,例如去年10月,喋喋不休的話題都圍繞著華爾街一旦陷入困境,亞洲是否會受到拖累。現在,雅加達、馬尼拉與新德里當局都有各自版本的次貸危機要解決。

也難怪成功預測美國次貸風暴、素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羅比尼(Nouriel Roubini)會誇張地說,糧食與能源成本攀高,助長新興市場的通脹,其嚴重程度足以推翻執政當局。埃及的穆巴拉克就證明了這個觀點。

作者認為,現在去考慮糧價上漲的副作用很重要。聯合國承認,2010年全球進口糧食金額高達1萬億美元,貧窮的國家進口的金額較2009年增加20%。而這個增加才剛剛開始,因為近期的乳製品、糖、穀物等的成本都創下新高價。

這個問題還會引起另一個危機:負債。作者認為,亞洲國家的領導人為了維持社會穩定,會不惜大幅拉高補貼,並降低進口稅,導致財政負擔加大。因此,羅比尼擔心區域政治的危機。

而且,糧價飆漲的時間來的很不巧,因為此時全球人類的體重都在增加。據醫學期刊《柳葉刀》(The Lancet) 統計,2008年全球的肥胖率較1980年增長一倍,10%的人類有過胖的問題。

亞洲的飲食西方化,可能是糧價成本高漲的其中一個原因。由於經濟快速增長、收入增加、人口增長、都市化,亞洲地區的主食已慢慢增加肉類與乳製品。

作者指出,與2008年不同,這次的糧食危機比較像是長期性問題,較不像景氣循環所致。未來四年,光是亞洲地區就有會增加1.4億人口要餵飽,再加上其他地區增加的3億人口,導致糧價的飆漲成為唯一的處方。

中國的人口規模龐大,表示他們將吃進大部份全球的糧食供應。如果人民幣升值,他們的購買力會比世界其他各國還強。屆時,貿易緊張將難避免,糧食的補貼也會失效。糧價會跟隨消費量增長,餵飽人民肚子的花費也將水漲船高。

中國的氣候改變也降低人們的生活水平,嚴重的乾旱讓中國的冬麥歉收,也凸顯了13億人口與其牲畜的飲用水問題。它提醒人們,水可能是下一個石油,不用多久,全球各國政府將爭相搶奪水資源。

作者指出,持續飆漲的糧價將使中共央行面臨的通脹問題更加複雜化。印度、印尼、菲律賓,甚至較不開發的巴基斯坦與越南等國,也都將面對相同的問題。這對亞洲的牛市將成為一個方便的檢驗。

例如,全球人口第四大與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糧價高漲已使人們無法維持較高的生活水平,也加大了貧富的差距。同樣,在人口增長率超過經濟增長的菲律賓,也出現相同問題。

對那些每天靠只幾塊美元過活的貧窮家庭,糧價的波動更難以承受。如果你用一半的收入餵飽自己的肚子,今日將很難付出房租,或處理醫療的支出,更別談教育的投資了。

作者最後建議,這些國家的政府必需降低糧價飆漲的衝擊,即使讓標準普爾或惠譽國際等信評公司調降國家評等,也應在所不惜。否則,他們將面臨比選民荷包縮水,或股民投資不利的更嚴重的政權危機。

相關新聞
聯合國:北韓面臨新糧食危機
【新紀元】中國糧食危機
中國糧食危機
中國糧食危機 人氣 88
肖明:南昌糧庫火災背後浮現糧食危機陰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