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制止瘋子的勇士朋霍費爾

劉曉

人氣 34
標籤: ,

【大紀元2011年03月09日訊】從朋友處偶然看到一本小書《力阻狂輪——朋霍費爾傳》,查看前序,甚是吸引我,便借回翻閱。花了兩個小時讀後,默思良久。的確,面對暴政的「狂輪」,絕大多數人會選擇接受或逃避,因為在這些人認為,螳臂當車不過是無謂的犧牲。然而,還是有這樣一些人,比如朋霍費爾,仍然選擇以一己之軀,去阻擋那碾碎了無數生命的巨輪,直至自己也被碾在其下。

是什麼讓朋霍費爾和他的同道選擇了這條「無謂」之路?也許,我們可以從朋霍費爾所言中有所領悟:一個瘋子在人群中駕駛汽車橫衝直撞,我們應該做的,絕不僅僅是救助死傷者,還應該有人衝上去,制止那個瘋子。朋霍費爾就是那個制止瘋子的勇士之一!

迪特里希•朋霍費爾於1906年2月4日誕生在德國名城布列斯勞,是家中最小的男孩,上邊還有3個哥哥和2個姐姐。父親卡爾•朋霍費爾是精神病學教授,也是布列斯勞醫院的院長;母親葆拉的外祖父是神學教授,曾任德國皇帝威廉二世的御前牧師。毫無疑問,小朋霍費爾自小就生長在生活富足、富有教養的家庭中。而且,由於朋霍費爾家經常高朋滿座,許多有地位、有學識的訪客的高談闊論也對家庭中的孩子起到了很好的熏陶作用。因此,朋霍費爾家的孩子們個個聰明有成,迪特里希自然也不例外。

早慧的迪特里希,7歲半就進入人文中學,17歲進入著名的圖賓根大學攻讀神學,18歲轉入柏林大學,得到該校名師、也是世界級神學大師哈納克的高度評價;在別人尚未開始博士階段學習的21歲時,他已完成了博士論文;24歲時,他登上了柏林大學的講壇,教授系統神學。此外,他還去美國留過學,並在西班牙和英國當過牧師。他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發表了不少的著作,其中一些(例如30歲發表的《作門徒的代價》)使他成了相關學術界的新星……

1932年,迪特里希在柏林教書的同時,還負責一些工人區中要接受堅信禮的孩子,他給他們講故事,教他們學英語、下國際象棋,一起郊遊。他告訴這些孩子:「沒有人可以拿走你們的信仰,上帝也為你們準備了白晝、太陽和早晨的曙光,而且他希望讓我們看見受稱頌的國度,那裡充滿正義、和平與自由……」

或許正是這樣的信仰,使這個年輕的學者在希特勒上台後,提出了「教會必須準備好與政權相對立」的論述,並在1933年剝奪和迫害猶太人的國家公權力開始行使後不久,決定徹底拒絕和反對納粹政權。然而,德國教會向希特勒臣服的選擇使迪特里希•朋霍費爾成為了其他牧師眼中的「危險人物」,迪特里希只好離開德國,前往倫敦,但在1935年返回德國,並成為與支持納粹的「德國帝國教會」相對抗的「認信」教會課程的負責人。

在「認信」教會的一次公開宣言中,迪特里希不僅譴責了德國基督徒在公共生活中失去見證外,還論及了法律的不確定、國家專制和反猶太主義。他寫道:「當基督徒被壓迫在納粹的世界觀下,被強迫接受反猶太主義、被逼著仇恨猶太人的時候,他們應能以基督『要愛鄰舍如同自己』的誡命與之相對抗……我們要告訴『領袖』的事情都是我們的職責而言必須告知的,而教會是在神的手中。」

然而,隨著「認信」教會絕大多數成員在希特勒政權的欺騙誘惑下選擇向希特勒「效忠」後,決不接受被國家收編的任何嚐試的迪特里希陷入了困境,他越來越孤立,其講道課程也被蓋世太保結束。

1938年11月9日,在一場針對猶太人的搶掠、縱火暴力——帝國水晶之夜——之後,迪特里希•朋霍費爾在一份沒有機會實施的教會認罪宣言草稿中寫道:「教會曾經在必須嘶喊的時候封緘其口……教會曾經看著慘無人道的暴力蠻橫地施行,無數的無辜者、受壓迫者承受著身體和靈魂上的痛苦;曾經看著仇恨與謀殺橫行,而沒有發出她的聲音,沒有找出可以趕緊幫助他們的方法。教會是有罪的,她愧對耶穌基督裡那些孱弱又無自衛能力的弟兄的生命。」

1939年,他前往美國旅行,準備接受朋友們處於擔心他的安全而給他提供的客座講師的職位。但是在3個星期後,經過長時間的內心掙扎,他還是選擇了返回德國,投身到那個巨大凶惡的「狂輪」之中——目的只有一個:力阻狂輪!

迪特里希回國後不久,希特勒的狂輪開始橫掃歐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戰爭與和平問題,成了迪特里希•朋霍費爾與納粹政權為敵的焦點。當全國大多數人都在為國家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成就歡呼,而從不追問應當由誰為此付出代價時,迪特里希卻到處奔走呼告:「希特勒代表戰爭!」這樣,他不得不飽嚐苦果,再也無法在德國任何一所大學任教。

為了阻止希特勒的瘋狂舉動,在1940年至1943年間,迪特里希擔任了「國防軍」反間諜機關中持不同政見團體的信使,他利用合法身分,多次前往瑞士,將德國抵抗運動的目標和秘密計劃傳達給西方各國。他從一開始就代表反抗運動的極端團體,並表示要徹底推翻希特勒的政權。

1943年,由於「國防軍」內的一個志同道合之人被捕,蓋世太保發現了迪特里希•朋霍費爾和他的姐夫杜南義的名字,但不清楚其真實的身分。4月,他被捕,被關在柏林提格監獄。在監獄期間,他寫的書信和雜記後被收錄在《反抗和順從》一書中。他在《奔向自由路上的驛站》中寫道:「行動,不是任其所愛,而是勇於執行權利;不是在可能性中漂浮,而是勇敢地抓住實際;不是逃逸在思想中,而是體現在行動中,這就是自由。」其間,他還第一次寫了一首詩,表達對未婚妻瑪利亞的思念。

1944年,刺殺希特勒的行動失敗後,「佐森檔案」曝光,迪特里希所扮演的角色終於為蓋世太保所知,他被關進了蓋世太保的監獄,並在1945年2月被送到集中營,4月,被處以絞刑,而這距盟軍勝利僅僅還有一個月。

希特勒的狂輪終於停止了滾動,而迪特里希•朋霍費爾則為了自己的原則,付出了生命的代價。1945年7月27日,英國電視台轉播了在倫敦國王大道三一堂舉行的迪特里希•朋霍費爾的追思禮拜。直到這一刻,迪特里希的父母才知道他已經不在人世。

是什麼使迪特里希如此「不自量力」去阻擋那令人發抖的瘋子?也許,是緣於對人類和世界的愛,緣於對人類苦難的擔當意識,他曾說過:「門徒之所以是門徒,就在於他們分擔主的苦難,遭棄絕及被釘十字架」。而臨刑前他留下的最後遺言是:「這是結束,對我而言卻是生命的開始。我相信在基督裡,世界同屬弟兄姐妹,沒有國籍之別,而我也相信,勝利必定屬於我們。」

而正是因為有了朋霍費爾這樣的「義人」,才讓那個時代多了一抹亮色,才讓天地、世人知曉,這個人群中還有著同邪惡抗爭的精神,才讓世人對這個民族還保有「人之所以為人」意義上的尊敬。

誠如書的序中所言:朋霍費爾的人格乃是人們「可以暢遊其中又敬畏其深」的深海,其精神是「可以漫步其上又仰慕其高」的高山。這的確是一個值得一再傳述的生命故事。@

相關新聞
破除恐懼 德展出《希特勒與德國人民》
觀「大陸新聞解讀:中共山寨了希特勒」有感
劉曉:埃及軍人做到了
劉曉:從中共警察也遭酷刑說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