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大網路文選:掌生榖粒

Lihsiang

人氣 2
標籤:

這一本書講的是台灣農夫和稻米的故事,從珍愛台灣的農地、敬重農夫和吃好米三方面,發展出一篇篇感人的在地文字,並搭配上一幀幀充滿力度的農田景觀或米飯佳餚照片,使文字跳耀出畫面,充分滿足讀者的視覺官感。

全書內容十足小品,卻暗藏驚人的力道,會令人反思再三,不由自主的重新看待一粒粒稻穀,和正視生命週遭大自然賜於我們的一切。

原來,每一顆掌生榖粒均有著深厚的內涵可以追尋,是一張張黝黑農夫的笑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惜成本,不計代價,盡人事聽天命的豁達;是一條條流傳久遠智慧祖先的水圳,流過前人的一捶一敲,流過山間田野,流過風吹雨打,從不停留;是一隻隻田埂上行走姿態神氣又可愛的小動物:那些忙碌的小鴨、嘓嘓嘓叫的青蛙、飛翔的鷺鷥、築巣的紅冠水雞、吃不知名昆蟲的蚱蜢等;是大自然循序運轉的二十四節氣: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榖雨、立夏、小滿、忙芒種、小暑、大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輕夾一口飯放進嘴裡,迴盪出天地人壯闊的交響樂,不令人深深地感動?掌生榖粒真值得我們用力掌聲鼓勵。

而,書中作者程昀儀在約40歲前三年和擔任攝影師的先生,在人生的職場上勇敢豪氣的大轉彎,走向生命中因緣際會的方向,在部落格開賣「掌生榖粒」米品牌;「我們的前方沒有路,走過去,就是路」她不時提醒自己,要踏穩,跨一小步一小步,向對的方向邁進。

「四十大關」跨欄助跑,哪裡來的力量?答案是,來自於對台灣這一塊土地和人文強烈的關懷。許多人,在中年也都會有搏最後一次的豪情壯志,但真正實踐的能有幾人?正處人生轉彎處的當下,我們靜極思動之際,得要看看清楚正確的方向,這好重要,將眼神關注的焦點,格局放大,從小我的利益,延伸擴展到眾人的利益,甚至天地的利益,如此一來,贏得的掌聲和心靈的安慰,才能無限的延伸。@

--文章選錄自財團法人喬大文化基金會網站

相關新聞
李家同千人演講 :智慧來自閱讀
喬大讀書會4月:為生命找道理
喬大讀書會5月: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
第二屆喬大盃 網路徵文競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