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圖:澳紐軍團日墨爾本大遊行

人氣 9

【大紀元2011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夏文素墨爾本採訪報導)一年一度的「澳紐軍團日大遊行」,照例在4月25日全澳各大省會城市登場,與往年不同的是,適逢復活節假期,能放棄難得的超長周末與親友遠遊的機會,留下來參加或者觀看遊行的人數,可想而知應該不如往年。墨爾本遊行的主辦單位澳大利亞退役軍人服務團(The Returned and Services League,RSL)維省分部在遊行前的媒體通告也因此顯得底氣不足。

但4月25日當天,黎明前的悼念儀式出乎意外吸引到了很多觀衆,在秋天的寒意中,很多年輕人也加入了悼念為囯捐軀的將士的行列。遊行開始,短暫的陰霾之後 是亮麗的陽光,市中心遊行路綫兩旁,晚來的人還是難得找到一個緊挨防護欄的縫隙,讓遊行隊伍中雖然年過花甲然而步履堅毅、不失當年奮勇本色的老兵看得見你 的鼓掌、招手和敬意。

在遊行的重點、與墨爾本市中心遙相呼應的戰爭紀念碑前,紀念儀式莊嚴隆重,身処其中,人們的內心除了對代表澳洲參戰的過去現在的軍士們深深地感激,更能體會到澳洲人引以爲豪的「澳洲精神」——對戰友和朋友的忠誠。

華人觀衆感懷

來自上海、在澳生活了兩年多的老年夫婦趙先生和李女士各自拿著一架相機,抓拍遊行隊伍中各自喜歡的畫面。李女士說,第一次觀賞,體驗了異國情調。對與澳洲生活的感受,她說:「澳洲很安全,人們多平和友好,鼓勵多元文化,人與人之間很直率,人文素質也很高。」

一位獨自利用復活節假期從中國大陸來墨爾本觀光的年輕女士,一臉欣喜地向遊行隊伍不停招手,顯然是第一次經歷這樣輕鬆愉悅的大遊行。

退休不久即來到墨爾本和女兒一家團聚的李先生,也是大紀元的忠實讀者,他感慨地對記者表示,澳洲政府和民間對老兵的關懷,和自己在中國的親身經歷相比,反 差實在太大了。他說:「來澳一年多,第一次觀看軍團日遊行,從今天的遊行中,能體會到曾經為囯作戰的人政府很重視,每年這樣對他們表示敬意,不會讓人們忘 記,也讓老百姓看到軍人的整體形象,看到他們對國家的貢獻,更能得到民衆的尊敬。」

李先生參加過1979年的對越作戰,是昆明某獨立師的一員,但退役后,因爲單位不景氣,自己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都是自己支付。人們幾乎不記得自己是曾經出生入死為囯參戰的人。李先生的經歷折射出大陸絕大多數退伍軍人的命運。

小知識
澳紐軍團日紀念活動是由澳大利亞退役軍人服務團(The Returned and Services League,RSL)主辦,該機構在全國各地有1500個分支,成員總數24萬。
澳紐軍團日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加里波利戰役。1915年,4月25日澳紐軍團在土耳其愛琴海灣的加里波利登岸,但由於導航錯誤致使軍團在原定地點一英 里以北登陸。軍隊本來預期的海灘和小坡,意外地變成陡崖之底,結果使數量甚少的土耳其防軍處於有利位置。澳紐軍團在嘗試立足之際,發現進攻是沒有可能的。 聯軍在經歷八個月的僵持後撤退,遺下8709的陣亡將士。◇


澳紐軍團日,維省政要和軍方政要等在戰爭紀念館舉行悼念活動。(攝影:陳明/大紀元)

澳紐軍團日,維省政要和軍方政要等在戰爭紀念館舉行悼念活動。(攝影:陳明/大紀元)


澳紐軍團日,維省政要和軍方政要等在戰爭紀念館舉行悼念活動。(攝影:陳明/大紀元)

戰爭紀念碑前。(攝影:陳明/大紀元)


戰爭紀念碑。(攝影:陳明/大紀元)

戰爭紀念碑前。(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女老兵。(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攝影:陳明/大紀元)

遊行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軍機由高空經過助興。(攝影:陳明/大紀元)

遊行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遊行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遊行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騎兵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騎兵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參加遊行的老兵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遊行隊伍。(攝影:陳明/大紀元)

相關新聞
悉尼冒雨慶祝澳紐軍團日95週年
紐軍機參加澳紐軍團日紀念會途中墜毀
澳紐軍團日95周年 緬懷一戰士兵
澳紐軍團日 各地舉行紀念儀式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