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藥污染不偶然 中國藥企八成不環保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6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高紫檀報導)近日,哈爾濱製藥總廠的「污染門」事件,使原料藥企業的環保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有原料藥企老總透露,污染並不是哈藥一家藥企的問題,中國整個原料藥生產行業,環保達標的企業不超過20%,八成的企業都在「直排」廢渣廢物。知名環保人士認為,地方官與藥企存在利益關係,環保部門收到「排污費」後,甚至會掩蓋企業污染情況。

八成原料藥企環保不達標

根據中國醫藥進出口商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原料藥及中間體生產優勢明顯,不僅品種多,產量大,而且價格便宜。目前中國可生產1500多種化學原料藥,產能達200多萬噸,約佔全球產量的1/5以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化學原料藥生產和出口國。

與此同時,中國的環境被嚴重污染。環保部公開數據顯示,2009年中國製藥工業總產值佔全國GDP不到3%,而污染排放總量卻佔到了6%。分析師稱,由於原料藥的主要生產方式包括化學合成,因此毫無疑問地成為污染「重災區」,在各類藥品中,原料藥屬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對大氣、水域的污染尤為嚴重。

據《21世紀經濟報導》,浙江一家為跨國藥企生產高端原料藥和中間體的藥企老總表示,哈藥的問題很嚴重,但這絕不是某一家企業的問題。按照現行的環保標準,國內絕大部份原料藥生產企業的環保標準都是不達標的,業內80%的企業都在「直排」廢渣廢物。他透露,大部份都是晚上8點到早上6點偷偷排放,將處理不達標甚至未經處理的廢水廢渣直接排放。

這位藥企老總還表示,在發達國家,製藥企業內部,專門用於污水廢氣廢渣處理的廠區和裝備,往往要佔到整個廠區的一半面積,而在國內,幾乎所有企業都不能達到這個標準。

環保組織福建屏南綠色之家會長張長建對大紀元記者說,雖然國家相關環保法令制定很多,但地方官和相關企業都存在利益關係,環保法令難以得到執行。「不光是製藥企業,現在很多企業污染都很嚴重。」

張長建說,製藥企業很多都是化工企業,相對其它企業來講,污染更加嚴重。「我覺得,八成製藥企業未達到環保標準這一說法,沒有誇張。」

交排污費即可不環保

2010年開始,大陸頒布了《製藥工業水污染物排放標準》。上海一家藥企的負責人說,如果嚴格按照新標準進行管理,大部份藥廠的環保處理都遠不達標。事實上,製藥企業的污染還是相當嚴重。

從藥企治理污染的費用上來看,相當高昂。一位業內人士測算,如果嚴格按照標準,醫藥企業處理「三廢」的成本可能超過藥品生產本身。

業內人士透露,由於企業難以達到環保標準,環保部門通常以收取一定數量的排污費來作為主要監管手段,而與巨額治污費用比較,排污費相對低廉,所以一些企業寧願每年交幾百萬的排污費。如哈藥集團,就寧願接受環保部門每年徵收500萬元至700萬元不等的「排污費」。

張長建說:「環保部門只是收錢,收了錢就不管了,也根本對企業起不到監管作用,甚至想盡辦法對它(企業)包庇,替它掩蓋。」

哈藥總廠的「污染門」事件

近日,媒體報導了哈爾濱製藥總廠污染物排放調查——硫化氫氣體超標千倍,周邊居民忍受臭味幾十年,直指該企業不盡社會責任,不遵守法律法規,明目張膽偷排亂放,由此引發公眾對製藥企業污染環境情況的關注。

相關新聞
松花江污染治理耗78億  安全隱患仍在
中國七大水系全被污染 環保部長拒評三峽
專家:長江水質惡化明顯  部長:水質良好
中石油污染松花江  全民買單近80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