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8日香港新聞簡訊

人氣 3

【大紀元2011年07月18日訊】家長為子女安排密集暑期活動

基督教女青年會上月調查訪問了1,200多名有3至12歲子女的家長,發現家長在暑假期間,普遍為子女安排課外活動。逾40%受訪家長,為子女安排了3至4項活動,大部分均不是由子女主動提出的。約20%家長為子女安排超過5項課外活動;50%受訪家長稱,擔心子女比不上其他人,追不上社會要求,所以安排課外活動;部分家長稱,接送和安排子女參加活動感到壓力,子女亦感疲倦。女青年會建議家長,暑假安排課外活動不應多於3項,應該按照孩子的興趣作出選擇,以免出現反效果。

浸大:兩成學生不懂騎單車

浸大體育系年初以問卷訪問2,700名中學生,發現逾20%人不懂騎單車,當中50%來自港島區。調查又發現,受訪中學生有50%曾在騎單車時受傷,而且普遍缺乏安全意識。逾90%在騎單車時,沒有做好安全措施,包括沒有配戴頭盔、護腕以及護膝等裝備。亦有80%人反對立法規定騎單車一定要戴頭盔。浸大體育系負責人表示,騎單車本屬中學體育課程範圍,但本港中學校舍細,市區缺乏單車徑,令本港學童不懂騎單車比率偏高,建議增加單車設施,和加強單車安全教育。騎單車是香港3大容易受傷的運動之一,他希望政府儘快立例,規管騎單車的人士必須要帶頭盔。

調查指有學生考慮退學逃避文憑試

首屆中學文憑試於明年舉行,有教師團體過去兩星期訪問1,140多名中五學生,75%對首屆中學文憑試缺乏信心,說不知從何備試;超過 50%同學對通識科缺乏信心,認為難以掌握評核要求。調查又發現,近90%受訪者暑假要回校補課,有7%學生考慮暑假後退學,出來社會工作,以逃避文憑試的壓力。有中學生說,現時每星期補課5日,每日6小時,暑假只有兩星期毋須補課,雖然辛苦,但為了升學沒辦法。團體建議考評局多向老師及學生解釋清楚文憑試的要求及標準,又建議教育局減少老師的教學節數,以便有更多時間備課。

港九新界原居民待遇差異大

新界原居民可以選村長、建丁屋,不過,雖然同樣是原居民,居於九龍和港島的情況又不相同。1841年,清政府割讓港島和九龍給英國,新界是後來租借出去,當時兩群原居民已經有不同對待,新界毋須交差餉,更可以土葬。到70年代,港英政府賦予新界人丁屋權,理由是讓他們改善生活環境,加強凝聚力,但港九原居民仍然無份。至今,港九的原居民村已經接近全部消失。薄扶林村是一條有百多年曆史的原居民村。經歷超過一個世紀,房屋仍在,連衛生設施都沒有改變,百多年來,政府都沒有建污水渠。

調查指八九十後做事有恆心

80後及90後的年青人常常都被標籤為做事沒有恆心及容易放棄。不過,有調查發現,大部分年青人都不是那麼容易放棄。遊樂場協會訪問409名18至29歲的年青人,受訪者認為在職場中,最難忍受同事挑撥離間推卸責任,以及上司雙重標準不信任下屬,但50%受訪者並無因這些理由離職。受訪者說,離職原因主要是人際關係和晉升前景,調查又發現,受訪者不介意上司不容許他們在工作時間上網或發短訊。遊樂場協會認為,調查反映年青人在職場的忍耐力不低,雇主不應該標籤年青員工態度欠佳,應該給予更多支持鼓勵。

機管局已委託顧問評估第三跑道噪音

環保觸覺近日在荃灣、深井和馬灣,量度飛機在晚上11時至凌晨3時飛過時的噪音,發現大多都達到70至80分貝,部分時段更超過80分貝。環保觸覺認為,噪音影響居民,要求機管局在擴建機場第三條跑道前,解決噪音問題。機管局回應表示,已委託獨立顧問,評估第三跑道運作的潛在噪音影響,並納入《2030規劃大綱》之中。

調查指逾半學童支持環保

小童群益會一群「兒童諮議員」,今年2至6月訪問近1,100名小四至中二學生,發現有近50%學童有實踐綠色生活習慣。有77.6%受訪兒童,外出前會將電器關掉,反映大部分兒童都能實踐綠色生活。不過,亦有30%受訪兒童表示,很少或從來不會把冷氣調至25.5度。小童群益會認為,雖然學童經常從學校或媒體接觸環保訊息,但不夠深入,建議學校和政府加強宣傳教育。有「兒童諮議員」覺得,家長在實踐環保方面的態度會影響兒童實踐綠色生活的成效。

相關新聞
初選案 劉偉聰、李予信脫罪 官接納多項解釋
初選案裁決前感言 鄒家成感無悔 李予信形容如「畢業」
澳洲外長關切香港初選案判決
港機場惡劣天氣增休息區 派籌等的士免排隊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