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中劍:生命經濟學(三)

存中劍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21日訊】經濟學是用價值來衡量一切的,如何創造更多的價值是經濟學最重要的作用之一。然而世人在熱衷於為自己家庭、公司,乃至國家創造價值的時候卻往往忽略了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價值。李白詩曰:「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人生在世,若忽略了為自己的生命創造價值,豈非捨本逐末嗎?

佛教《法華經》中有貧子衣內珠的故事,說是一位流浪乞討的貧子,其實自己的衣服裡有一顆無價的寶珠,只是他本人不知道,沒有向內去找,卻反而向外去求了。這是一個譬喻,這裡的衣服是指我們的身體,而寶珠則是指我們與生俱來的佛性。常人迷於世間,總是向外去求價值,猶如貧子流浪乞討,所能得到的是極其有限的。即使在人間富可敵國,在三界內的天人眼裡都是貧乏可憐的,更何況佛的天國世界,那裏的莊嚴美好、琳琅滿目是人的言語所無法形容的,而佛的真實身份就是天國世界的法王,天國無量寶藏的主宰。

人若能夠向內去找,找到自己的佛性,就能夠成佛,回到天國世界,享有永恆的幸福,這才是生命實現了自我的最高價值,道家所說的返本歸真也是這個意思。否則以釋迦牟尼的智慧何必捨棄王位出家修佛呢?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釋迦牟尼不僅自己出家修佛,就連自己的獨子也讓他出家修行,日後成為阿羅漢,那是因為他看到了在常人所認為最高的世間王位之上,還有更高的威嚴和榮耀存在,那就是佛、菩薩、羅漢的果位。然而這些卻是用任何常人的手段所無法得到的,用再多的金錢都無法換來的,唯有通過正法修煉才能證悟正果。

從生命經濟學的角度來說,修煉即是發現自我價值、創造自我價值的過程。就以我們熟知的唐玄奘取經來說,玄奘在取經的過程中苦行的過程,就是他發現自我價值的過程。而他從遙遠的天竺取回佛經,弘揚佛法,利益中土眾生的過程,也是他創造自我價值的過程。

然而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道家有三千六百法門,每一個法門都是一條道路,有道是 「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能夠找回自己與生俱來的佛性,未必一定要走入宗教。因為宗教只是一種形式,是當時傳法的大覺者為了方便門下弟子修煉而採用的一種形式,但絕對不是唯一的形式。

當末法時期的宗教已經走到唱紅歌,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地步時,神佛還會承認嗎?神佛不承認,那麼這種宗教形式也就不能算是修行了,只能算作常人社會中的一種職業而已。反過來說,在社會中從事其他職業的,只要能夠向內去找,不斷修去執著心,找回自己的佛性,那不就是修行嗎?神佛看的是人心,不是形式。

在神佛眼中,每個人心性的高低,那就是他們生命的價值高低了,和常人社會中的任何頭銜都沒有關係。無論是寺廟的住持還是佛教協會的會長,也無論在常人社會中多麼有地位,有名望,有多少人崇拜,不實修自己這顆心,在神佛眼裡照樣甚麼也不是,因為生命的價值取決於自己的心性。如果那些宗教人士利用宗教求名求利,甚至勾結無神論邪黨搞政治,那是敗壞宗教、褻瀆神佛,罪孽比一般人更大。

生而為人,如果不知生命的價值何在,也不知如何衡量生命的價值,那是很可悲的,故此就有講解生命經濟學之必要了。

2011年7月20日

相關新聞
存中劍:馬列不是中國
存中劍:黎明踏浪而來
存中劍 : 「雷霆」決議見天意
存中劍:中國軍人學埃及,不學利比亞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