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債上限難搞定 中國心急卻動不得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近期,美國府會在舉債上限問題上陷入僵局,不但讓市場投資人無所適從,也讓持有美債最多的外國投資者–中國非常困擾。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洪磊近日在記者會上說:「我們希望美國政府採取負責的政策與措施,以確保投資者的利益。」

《紐約時報》報導,2009年金融風暴之後,溫家寶曾說,有些「擔心」中國持有的美債部份。去年,中共的政策顧問們大力抨擊聯準會的量化寬鬆「印鈔太多」,貶損了美元的價值。今日,北京也責罵華府在舉債問題上難搞定。但中國總是罵的多,做的少。

分析師認為,如果北京以拋售美債的方式回應,可能引發金融資本的冷戰,不過,雙方都擔心這是兩敗俱傷的做法。里昂證券(CLSA)在上海的分析師羅福萬(Andy Rothman)認為,這是一個全球關係「太大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終極翻版。他指出,如果中國拋售美債,「其他國家可能跟進出售美國資產,這對中國而言無異是金融自殺」。

專家分析,中國陷入這個困境與其自身的經濟利益有關,中共的經濟政策助長了國內的儲蓄,也讓人民幣趨貶,結果產生大量的外貿順差以及高達3萬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其中1.5萬億美元用於投資美債,因為歐洲與日本的債市規模與流動性都不足以吸收中國如此龐大的胃納量。

中共當局也試著分散投資組合至海外收購礦源等天然資源,以餵飽中國飢渴的需求,但仍然緩不濟急。中共社科院專家張明認為:「中國沒有選項,只能續買美債」,「畢竟,美國國庫券仍然是全球規模最大且最有流動性的投資產品。」

儘管美國有雙赤字的問題,但歐洲與日本也有自身的問題,全球債券投資者(中國包括在內),選擇將大部份的資金投資美債,也是情勢使然。前國際貨幣基金會(IMF)經濟學家普拉薩德(Eswar S. Prasad)表示:「即使中共覺得美國將從懸崖墜落,他們也無從擺放他們的資金。」

不過,許多經濟學家認為,長期而言,中美雙方債權與債務的結構性不平衡可能是場災難。例如,2008年的金融風暴就是中國太多的資金購買美債,導致美債長期利率超低,最後引爆房市泡沫的。

現在,美中雙方都盡力做調整。美國政策制定者敦促民眾多儲蓄、少消費,中共官員則採取反向做法,鼓勵民眾少儲蓄、多消費。不過,由於美國經濟復甦不夠強勁、中國經濟卻是過熱,這個調整的過程與雙方短期的經濟目標的確有些違背。

美國政府近期調查顯示,今年稍早中國已開始少量賣出美債。然而,分析師指出,中國一方面明著賣美債,另一方面卻暗地從第三國(如倫敦)買進美債。羅福萬認為,這一場金融冷戰意謂著「中國逐漸捲入美國的未來,但這對於雙方可能是件好事。」

相關新聞
美債奧巴馬貝納各說各話
美債告急 共和黨推最後選項
穆迪揚言降美債評 亞股震盪
談判陷僵局 美債評等恐遭降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