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小文化差異 紐約議會提案招牌用英文

人氣 5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7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王嫣然編譯報導)站在華人聚集的紐約市法拉盛(Flushing)的擁擠街頭,滿街的中文商店招牌,加上週邊「韓國城」的韓文店面,許多人可能以為自己置身另外一個國度。《紐約時報》報導,為了改善這種情況,共和黨籍市議員海勒倫(Dan Halloran)及顧雅明正在起草一項法案,要求皇后區店面的招牌主要以英文書寫,便於警察和消防人員快速識別商店。

兩位市議員解釋,這一變化將有利於保護消費者,同時也可使這些商家除傳統客戶群外,還能擴大客戶範圍。但商家認為,這一舉措對小企業來說既沒必要又花錢多,還會同化該區域的移民。

法拉盛華人工商促進會總幹事杜彼得說:「們必須尊重這個特殊區域,請尊重亞洲文化,」「這一區域的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當你漫步在這裡的大街上,你不會覺得你身在美國。」

目前已經有兩項要求店面更改招牌語言的法案在市議會懸而未決。其中在五月份提出的法案,將授權督察人員和城市消費者事務部來執行一項鮮為人知的紐約州法律,要求商家用英文顯示店面名稱。另一項法案將於今年夏天推出,規定牌匾至少有60%為英語。給商家四年時間來符合規定,超過期限還未更改的將面臨至少150美元的罰款。

海勒倫表示是為了公眾的安全和對消費者的保護,同時還可增加商家的客流量。

根據1933年通過的法律,把「違反」這一規定定為「不當行為」的小罪,但目前並未被強制執行。當初立法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債權人和消費者,防止在大蕭條時期滿街都是的無證商店。

法拉盛「希爾公民協會」(the Hill Civic Association)會長庫里克(David Kulick)說,招牌事件近來引起多方關注,大多數為長期居民。他們認為,這簡直是一種侮辱,讓人不愉快,他們無法認識這些招牌。

紐約州眾議員孟昭文表示,她聽說過很多這類的投訴。去年就這一問題她還成立了一個特別工作組,她支持市議會的立法。

她說:「問題的核心不僅僅是英文牌匾,」「居民們覺得無法與自己的鄰居們溝通。」

顧雅明目前代表法拉盛地區,他擁有5家藥房,招牌上有中英兩種語言。他說,他會改了自己店面的招牌以符合法律的規定。

顧說:「這兒是美國…英語是主要語言。如果我去西語或波蘭社區,我希望招牌至少有英文,那麼我能夠看懂。」

不過目前兩項提案的前景不明。

市議會小企業委員會主席雷娜(Diana Reyna)女議員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法案會使移民企業家和政府之間的關係緊張。

孟昭文表示,這項法案是一個用意更廣的策略的一部分,目的是為了鼓勵她的轄區內各個群體之間的互動。「一年前我提出整個這件事情的目的是消除不同文化之間的差距,這(議案)不會
完全解決問題,但是解答的一部分。」

相關新聞
紐約中國城   不懂英文照樣生龍活虎
美國.紐約義大利佬做鄰居大蘋果台語嘛A通
多倫多唐人街收集簽名 爭取A字招牌優惠
美參院通過俄羅斯鈾進口禁令 送交拜登簽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