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短篇小說

《世說新語》方正篇:松柏之志猶存

陳元方答客問

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 過中不至,太丘舍去(4),去後乃至。元方(5)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6)?」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7)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8)之。元方入門不顧。

【注釋】

1.陳太丘:即陳寔,字仲弓,東漢潁川許(今河南省許昌縣)人。桓帝時,做過太丘縣令,修德清靜,百姓以安,後居鄉閭,平心率物,有爭訟者,輒求判正。卒時會葬者三萬餘人,諡文範先生。

2.期行:相約同行。

3.日中,正午時分。

4.舍去:捨棄友人自行離去。舍,同「捨」,離開。

5.元方:即陳紀,陳寔的兒子。

6.不:同「否」,句末疑問語氣詞。

7.委:棄,捨棄。

8.引:牽引,大人對小孩表示愛撫的動作。

松柏之志猶存

南陽宗世林(1),魏武(2)同時,而甚薄(3)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4),總朝政,從容問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世林既以忤(5)旨見疏,位不配德。文帝(6)兄弟每造其門,皆獨拜床下。 其見禮如此。

【注釋】

1.宗世林:宗承,字世林,東漢南陽安眾(今河南省鎮平縣東南)人。是當時的一位名士,史稱他「修德雅正,確然不群,徵聘不就,聞德而至者如林」。

2.魏武:即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漢末沛國譙縣(今安徽毫縣)人。在漢末動亂中,他起兵逐漸統一北方,任大將軍、丞相,後被封為魏王,兒子曹丕稱帝后,追尊他為魏武帝。

3.薄:看不起。

4.司空:官名。周朝為六卿之一,掌管建築工程及製造器械。漢朝時將御史大夫改為大司空,與大司徒、大司馬並列為三公,後改為司空。

5.忤(音午)旨:違背心意。

5.文帝:指曹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