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奇隆力扛家計 忍辱負重

人氣 11

【大紀元2011年08月23日訊】當年的小虎隊給人們留下了生動的印象,随著日月的流逝,他們的名字已經被漸漸淡化了,其中年齡最大的「霹靂虎」——吳奇隆已經進入中年,本文記述了解散小虎隊以後他的部份家庭、工作的情況。

忍辱負重扛起家庭重擔

據了解,吳奇隆在家中是老二,上有一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雖然不是老大,但他過早的承擔了家庭重擔,為了替父親償還債務,在小虎隊解散後,他每天除了4小時睡眠外,其餘時間都在工作。為了多掙錢,他不得不違心的接了自己不喜歡的影片和角色。這讓他感到心理很壓抑。但他不想讓家人知道,怕他們不安。直到一次連續7天7夜沒白沒夜的工作,被家人知道,一家人才理解他過的生活。

儘管吳奇隆為家庭承擔了許多,但他不認為自己是最孝順的,反而認為自己沒有許多時間相伴父母,對哥哥和弟弟心存感激。講義氣又能扛重任,難怪朋友和粉絲都愛叫他「老大」。

發抖簽下父親病危通知書

一個半月前,吳奇隆的爸爸突然得了腦溢血,吳奇隆把他送到醫院後,在微博上寫下了這段話:「這二十多年來,近兩年是我跟父親最親近的時光,他擔心我一個人住,搬來陪我。好不容易習慣回家有人開門,好不容易有人問晚餐吃甚麼?好不容易從磨合到習慣……請大家幫忙,為我父親祈禱,幫他度過這一關。」當時醫生對他說:「你要做好心理準備」,並把病危通知書遞到他的面前,他用發抖的手簽了字,而後停了工作,專心守在床前伺候爸爸,深怕一個不留神, 爸爸就會離他而去。當父親脫離危險之後,他馬上幫母親安排身體檢查,他不能再看著另一個親人倒在面前。「母親以前也曾緊急入院,當時的病危通知書也是我簽的。我的承受力還是比較好的。事情發生了,只有我一個人在父親身邊,我不能倒下。」

吳奇隆離婚後把父親從台灣接到北京同住,他注意天天打電話報備行蹤。「過往的十幾年我一個人習慣了,本來我很少有這些習慣,但是這兩年慢慢就會覺得,沒事就回家吃頓飯吧,哪怕放一兩天的假,我們都會約定,要帶他去哪裏玩,心裏都會記著。」

愛孩子默默資助貧困兒童

快41歲的吳奇隆很喜歡與孩子在一起。不時的從報導上看到他跟別人的小孩玩耍的照片。吳奇隆帶小朋友,很有一套辦法。他喜歡啟發孩子的自制能力,給孩子以自由發揮的空間。「現在的小孩都生活在大人的期待和想法裡面,比方暑期作業,在這個過程中你不需要強迫他每天要寫多少,你第一天寫完也可以,最後一天寫完也可以,這是你的選擇,反正你遲早要寫完。我會把利弊告訴他們,讓他們自己決定。」他很善於把握孩子們的個性。「小孩是需要管教,但是方式是需要大家共同找出來的,有些小孩是怕你凶,怕你罵,怕你罰,但有的小孩你越說他越叛逆,不同的小孩,相處的方式不一樣。」

現實中他其實早就有很多的孩子,他每年拿出20萬元左右的資金資助貧困兒童。「助養機構有問過,我要不要一對一,跟孩子們見面或通信,但是我不希望跟他們聯繫,他們都不知道助養人是我,我不知道是不是我想太多,我覺得小朋友會比較,說我跟誰有聯繫,我跟誰好,我不想這樣。」

默默的資助他們,不顯山露水,凸顯吳奇隆高尚的品格。

不賺錢的小公司的老闆

2005年吳奇隆當上了自己的製作公司「稻草熊」的老闆,參與電影方面的後期、剪接以及申報報關手續等行政的事務。一個幾十號人的小公司,他肩上擔著這些人的飯碗。他說公司從未真正賺過錢,能達到收支平衡已屬不易,不時的需要他拿自己的片酬來填公司的虧損。對此境況他倒坦然。「我不覺得很慘啊,反正我錢是從這個環境裡面賺來的,我花回去也沒甚麼啊,你至少在做一件你喜歡的事,我不覺得賺錢就是你賺到了,沒賺錢你就失敗了,至少你賺到經驗,賺到了關係和資源。如果你只是從賺錢的角度去看,我甚至可以連演員都不去做,比演員要賺錢的事情有很多。」

他身兼老闆和演員兩個角色,比別人多付出幾倍的力。別人不理解為何他如此辛苦自己。在吳奇隆心裏,當慣了家中的頂樑柱,他不介意多付出,他向來以「當家」的人面對生活。

不愛笑的王子 人生的硬漢

吳奇隆給人的印象是深邃中帶著幾分傷感。據說,當年小虎隊另外兩個成員蘇有朋、 陳志朋都扮可愛的形象,所以年紀較大的吳奇隆,被要求扮演酷酷的大哥。但他的諸多角色基本都是略帶憂傷的形象,可以想像,當時數以千萬計的債務纏身,任誰也很難輕鬆起來,可能也就習慣了這種傷感的形象。

吳奇隆是娛樂圈中少有的沒有緋聞,比較專一的男星,本該是眾女子追求的白馬王子,在人生過半的現在,依然是獨身。與馬雅舒短嶄的2年的婚姻,在別人眼裡,他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在輿論有利於他的情況下,離婚後還給了她大筆贍養費。當別人談到此問題時,他總是淡淡的說:「都過去了。」對於是否再婚,他表示隨緣。

(責任編輯:李文笛)

相關新聞
離婚一年吳奇隆前妻爆再婚 牽外籍男友昆明登記
馬雅舒談失敗婚姻:吳奇隆太完美自己缺點多
時尚典禮亮相 伊能靜否認複合 黃奕吳奇隆不談舊愛
吳奇隆轉型當製片人 否認劇情是感情自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