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心僑務後繼無人 陳僑治關注美臺新生代

人氣 6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3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袁玫洛杉磯報導)中華民國僑務顧問陳僑治憂心20年後,由於歸僑、人事凋零等等原因,第一波出來的人越來越少,僑務工作勢必後繼無人,僑委員長吳英毅提出的「扶青」乃當務之急,但同時亦面對多重困難。
  
連任兩屆的加洲臺灣同鄉聯誼會會長陳僑治表示,60、70年代臺灣人才外流,至 80年代,經僑委會由移民局統計出,在30年間,移民來美的30幾萬人,當然還有的去了不同的國家,共約60幾萬人。
  
2008年至今,每年回臺設籍歸隊者2–5萬人不等,「他們回去了」成為此現象的代言語,有些人選擇兩地「飛來飛去」,而一批忠貞愛國的族群,45歲以上第一波出來的,日漸凋零越來越少。
  
陳僑治表示,北美為中華民國僑務工作重鎮,移民來美人口最多,僑務工作做的最好。但如以上的種種原因,僑務工作面臨的真正問題是,無論是加洲臺灣同鄉聯誼或其他社團5年、10年甚或20年後都將面臨「後繼無人」,如何培育新生代接手,是值得深思,亦為一棘手問題。
  
陳喬治表示,他是以交朋友的方式,而得會員百多人。6月卸任後仍以顧問名義,以傳承方式提攜後進,但到了第50屆時,沒人接手,可能就傳不下去。
  
目前洛杉磯的僑社,有傳統僑社,老僑、新僑等,傳統僑社認為此地就是他們的家園,新僑則仍心繫臺灣,而第二、三代在美出生的則認為自己是美國人,不知中文,不知中華文化為何物。
  
面對種種,僑務工作當如何?陳喬治認為,「輔導僑青及臺灣青年、牽絲成大纜」為大方向,國家規劃一個終點線,大家共同往此相同方向前進;需要有個誘因,新的方式將傳統包裝在一起,有個動力來吸引年輕人。
  
他認為,要有一個特別部門及一筆龐大經費,激起海外年輕人對中華民國的認同感,牽線回臺,才能永續發展。長期性常態性的鼓勵資助在臺年輕人出國交朋友,促海內外之互動。如今臺灣新生代大部分教育水準高,有禮謙虛,如能將美臺海內外年輕人牽在一起成一個大纜,則僑務工作方能「前途光明」。

相關新聞
對決賈斯康 霍克曼獲2初選落選者支持
加州3城市房價是全美最難以負擔
加州衛生部警告:勿飲用非法大麻蘇打水
大型家具勿隨便扔 洛縣迎來免費垃圾回收日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