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比較清末「百日維新」中國向何處去

人氣 4

【大紀元2012年04月0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曉宇編譯報導)《紐約時報》日前發表文章比較清末「百日維新」,感嘆歷史驚人相似。大陸知名學者于建嶸針對重慶事件後的中國政治現狀進行分析提出改革方案,但有學者認為,充斥政治陰謀的專制系統在阻止中國現代化的努力,應展開全民廣泛辯論,中國向何處去。

比較清末「百日維新」 歷史驚人相似

《紐約時報》報導說,1895年,在學界享有盛名的康有為帶領一群思想家給當時陷入絕境的清朝統治者上書,提出了意義深遠的改革建議。三年後,光緒皇帝在教育、經濟、軍事和吏治等方面實施全面的改革,想使中國走向現代化,歷史上將這次事件稱為「百日維新」。

慈禧太后和保守派得知此事後驚慌失措,並於1898年9月21日發動政變。康有為逃離中國,改革派的顧問們被處決,27歲的光緒皇帝被軟禁直至1908年去世。

然而這一切未能阻擋歷史變革的潮流,13年後,滿清王朝覆滅。

充斥政治陰謀的專制系統 阻止中國現代化努力

一個世紀後的今天,又出現何其相似的局面——一個專制國家,充斥著政治陰謀,還有變革的呼聲。不同的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嶸在他的微博上貼出的改革建議藉助網絡的傳播力量,瞬間即可傳遍全球。

很多有改革思想的分析人士私下表示,這是一個重要的提醒,提醒我們一個龐大的國家安全機構在阻止中國政治現代化的努力。

清華大學的政治學家劉瑜表示,但今日中國與清末有一個重要的不同,就是今天沒有敢於發動改革的光緒皇帝。她說:「誰是光緒?我認為今天的中共領導人沒有像光緒皇帝這樣的人,有勇氣與康有為一起發動變革。」不過考慮到百日維新的災難性後果,這未必完全是壞事。

展開全民廣泛辯論 中國向何處去

她說,像康先生、于先生的總體規劃是「不現實的」。「所有的中國知識份子,尤其是男性,他們往往對(學者)和官員之間的界線很模糊。她認為現在需要的是普通民眾能夠參與的廣泛辯論。「一個好的規劃應該關係到整個社會,應該有一個大辯論:中國向何處去。」

她認為于建嶸的計劃可能會促使當局討論。於建嶸的《中國社會和政治發展十年綱要》並非近年來中國學者的第一個改革建議,但它詳細的敘述了從今年10月開始到2022年9月之間10年的發展圖景,例如落實物權法、司法改革、開放媒體自由、解除黨禁等。

但于建嶸拒絕外國記者針對此事的採訪。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封從德:中共的亂世卻是老百姓的盛世(二)
百度驚現「聲援退黨反迫害」相關視頻
人民日報連發社論求穩定 凸顯高層內訌黨內大亂
澳洲專家向胡錦濤支招 把握機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