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

成功人士早餐前都做些什麼?

【大紀元2012年06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張筱甜編譯報導)早晨是一個把事情做好的美妙時光。您不太可能像您在當天晚些時候那樣被打斷。經過一個良好的夜間睡眠後,您意志的供給是新鮮的。這使它可將運動或策略思考等個人的優先事項化為具體行動。

但是,如果您的目標太籠統(一個混亂的上午時間表),那麼您又如何改造您的早晨,使這些目標發生呢?《快速成長公司》(FastCompany)雜誌提醒讀者可按照下列五個步驟,用自己的方式建立一個良好的早晨習慣。

1.追蹤您的時間

要了解您如何利用時間的部份方式是知道您怎麼善用現在的時間。如果您曾經嘗試過減肥,您知道,營養學家告訴您保持撰寫食物日記,因為它使您遠離盲目的吃。

時間也是相同的道裡。您可以經常寫下您在做什麼,使用我的試算表,Word文件檔,或本子和筆。

當您記錄早晨時,您可追蹤整個星期,原因是什麼?早晨困境的解決方案往往落在一天的其他時間。因為您熬夜,您可能會太累,但是,如果您看一下您如何度過您的晚上,您會發現,您沒有做任何緊急的事。可以將喜歡的電視節目錄下來,然後在跑步機上運動時觀看,以節省時間。

至於每個早晨本身,您可以進行規劃,但仍可能無法妥善利用。這可能要質疑您的假設了。您可能會認為「一個人要保住自己的工作,得在他老板之前進入辦公室」,因為您的父親可能就是這麼做的了。如果您認為有些事情是頭等大事,趕緊將他們完成。

2.想像完美的早晨

當了解了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之後,再問問自己一個很棒的早晨會是什麼樣子。對許多人來說,一頓豐盛的家庭早餐之後一天將開始運行。作家起床後出門之後會專注於長期項目,例如撰書。以下有一些其他的想法可以豐富每天的早晨:

專為自我成長:

★通過閱讀宗教書籍:神聖的書籍,可以教導我們人性和歷史,即使它不是您所信仰的宗教。如果是您的信仰,祈禱或沉思以更深的了解自己的信仰。

★為達成一個艱難的目標進行培訓:跑半馬拉松賽、鐵人三項,或長程騎自行車把您的健身達到一個新的水平將讓您獲得啟發。

★與您的孩子做藝術項目:早晨不必像是一個死亡行軍奪門而出。在一天當中您比較有耐心的時候與您的小孩享受您的時間。

對於專業成長:

★制定策略:在人們持續在線上網的時代,許多人抱怨沒有時間去思考。使用您的早晨,想像您想要您的職業生涯和組織在未來看起來的樣子。

★閱讀專業刊物:受益於其他人的研究和策略思考,並取得了新的見解進入您的領域。

★利用網絡課堂:如果在您未來的工作或職業的變化,自我節奏的課程可以鋒利您的技能。

3.運用邏輯思考

這如何與您的生命契合?不要以為您必須把它加在您已經準備好的時間表,否則您必須早些時候去工作。如果您在清晨安排重要的活動,您會擠出更多比他們耗費時間的事情。

您可繪製出一個清晨的時間表。您什麼時候必須起床,和什麼時候您需要上床睡覺,以得到足夠的睡眠?至於早上,如何讓每日的固定作息如更容易?您需要設置您的畫架在您床的旁邊嗎?您可以找到一個更可愛的鬧鐘或一個您不會那麼容易關掉的鬧鐘嗎?

人們很容易相信自己的藉口,尤其當那些是好藉口時。想出了一個計劃,組裝您需要的,但不管您做什麼,不要貼標籤設想這不可能。

4.建立良好習慣

這是最重要的一步。一個願望變成一種儀式,需要毅力。使用這五步驟優化您的例行公事:

★慢慢開始:早15分鐘去睡覺與起床幾天,直到這個新的時間表似乎是可行的。

★監測您的精神狀態:建立一個新的習慣需要努力,所以當您測試時要好好照顧自己。正確的吃,吃夠了,和希望看到您成功的支持者在一起。

★給自己生活中找個新習慣:如果您想跑步、祈禱、寫日記,選擇其中之一,並把它陪養成習慣後再添加另一個。

★記錄追蹤實行成效:建立新習慣要幾週的時間,所以要追蹤實行的情況至少30天。當跳過一個該做的事情,讓你感覺好象忘了東西(如忘記刷牙),您就成功了,可對自己的作息提高要求。

★別介意使用賄賂:最終,習慣產生自己的動機,但在那之前,外部動機如答應自己演唱會門票的可以讓您前進。並牢記您的早晨作息,不應該是各種自虐。選擇您享受的東西: 您早餐之前的儀式,有可能成為您一天最喜歡的部分。

5.進行必要調整

生活多變化,有時候我們必須重組,但我們的目標是取代不再讓您感覺每天工作充滿可能性的任何儀式。

這是早晨最令人吃驚的事情──他們總是覺得像一個新的機會,把事情做正確,然後拿下一個勝利,創建了一個成功的串聯。大多數人在吃早餐前,都把珍貴的時間浪費在半夢半醒的狀態中。您可善用那些時間。每當我們很想說沒有時間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我們該提醒自己,如果我們早起便可做到。這些時間是提供給我們的,如果我們選擇使用它們。

因此,您如何善用您的早晨呢?這個重要的問題需要仔細的思考,但是,一旦您決定,小儀式可以完成偉大的事情,當您改變了您的早晨,您可以改變您的生命。對此,大部分成功人士都知之甚詳。

(責任編輯:張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