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積雜物的心理成因(5)收藏狂熱

Phyllis

人氣 187
標籤:

佛洛伊德除了是精神分析大師,也是著名的古物收藏家,畢生收藏了二千多件雕塑作品、繪畫殘片、古代器皿與浮雕碑版。他曾在私人信件上吐露:「雖然我非常節儉,但仍花費不少金錢在收藏希臘、羅馬和埃及古物上。實際上,我讀過的考古資料多於心理學。」他承認自己的「上癮強度僅次於尼古丁」,而這麼做就像將多餘的原欲(surplus libido)導向無生命的物體一般。

普普藝術大師安迪.沃荷則十分熱中於製作「時間膠囊」(Warhol’s Time Capsule)。他成名後變得很愛購物和蒐集,在一九八七年因病去世前的十五年間,他每個月都將手邊的物件丟進箱子裡,於月底時封箱並記錄日期。箱子裡有餐廳帳單、剪報、黃色小說、機票、超市傳單、郵票、鈔票、唱片、信件、邀請函、番茄醬,還有木乃伊的腳。這六百一十個紙箱裡估計裝有四十幾萬件物品,目前被開啟且列出內容物清單的還不到兩百箱。

名人和藝術家的囤積行為經常被美化為「收藏」,安迪.沃荷的收藏過程甚至被視為一種「藝術形式」。由於他們有能力支付管理和保存的費用,因此囤積行為看似不那麼瘋狂。在某種程度上,這些收藏品不僅是財富與威望的展現,更像是不死傳說的體現。這些物品反映了他們對死亡的恐懼,也反映了他們如何試圖藉由物件的不朽,來延續自己終將衰亡的肉體。換句話說,私人美術館和紀念館其實正是價值不斐的囤積物展示場。

據統計,美國有三分之一的成年人蒐集物品。無論是巨商富賈或普羅大眾,收藏的目的不外乎獲得滿足感和對物件的掌控力,而蒐羅與物色的過程也經常充滿了欲望和激情。不過一般人礙於居處面積和經濟能力,一旦蒐集的行為失控,小則影響居家生活,大則導致傾家蕩產,即便像科利爾兄弟般富有,最後仍不免作繭自縛。我每次想到大舅家中由上萬本書籍所砌成的巨大書牆,以及書牆與書牆之間的羊腸小徑,便覺得人之役於物,莫此為甚。

克蕾兒.馬可斯引述收藏癖研究者的觀點表示:「有些人對所有物的依附象徵了他在人際關係上的疏離。這類收藏者的子女和伴侶通常不願繼承收藏品,他們將之視為獲得收藏者鍾愛的成功敵手。」我猜表弟、表妹大抵是怨恨那些書牆的,因為它們象徵著一家之主對家庭成員權益的漠視,就像我也怨恨老媽海量的書籍、照片、精油瓶和資料夾一樣。只是我已經度過了這一關,而他們呢?等到必須接手處理上萬本書籍的那天來臨時,想必又是一番勞心勞力的折騰吧!

◎ 小提醒

分享愛與關懷,而不是將心力投注在無生命的物品上

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與其將心力投注在無生命的物品上,不如經營與親友、夥伴和社區的關係,將愛與關懷帶給更多的人,並避免在生前、死後造成家人與遺族的負擔。@

摘自 《零雜物》 方智出版社 提供

相關新聞
零雜物:讓生活輕盈讓心更自由
堆積雜物的心理成因(4) 懷舊情緒
專家:晚上做這些事 隔天早上會比較快樂
鋁箔紙14個妙用 除了料理還能增強wifi訊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