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作家黃文廣《家庭回憶錄》引中美讀者共鳴

人氣 90
標籤:

【大紀元2012年07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劉菲帕薩迪納報導)芝加哥著名華裔記者兼作家黃文廣7月22日來到洛杉磯帕薩迪納市亞太博物館,向公眾介紹他的新書《紅小兵, 家庭回憶錄》(The Little Red Guard, A Family Memoir),引起中美讀者的共鳴。

圖:芝加哥著名華裔記者兼作家黃文廣7月22日來到洛杉磯帕薩迪納市亞太博物館,向公眾介紹他的新書《紅小兵, 家庭回憶錄》(The Little Red Guard, A Family Memoir),引起中美讀者的共鳴。(攝影:劉菲/大紀元)

黃文廣1964年出生在陝西西安,父親是文化幹部。身為四個兄弟姐妹中的長子,黃文廣揹負了家庭的眾多希望,並不負眾望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在校期間參與了六‧四,不久赴美求學,成為了一名英文作家和記者,為《財富雜誌》,《紐約時報》、《亞洲華爾街日報》、《基督教科學箴言報》、《芝加哥論壇報》等主流報刊撰稿。

據黃文廣介紹,他給新書原起名《奶奶的壽木》,整個作品也是圍繞奶奶為爭取土葬,在「73歲」的門檻來臨之前迫使作者的父親提前製備棺材卻無處存放,只好讓黃文廣陪睡棺材旁的尷尬局面展開。書的第一句就是:「10歲時,我睡在父親為奶奶做的棺材旁邊」。

對黃文廣來說,奶奶的棺材代表了中國老一代人對傳統文化的依戀,儘管有中共文化大革命對傳統文化幾近毀滅性的破壞,家庭的紐帶、儒教文化生死輪迴、落葉歸根、孝順父母等觀念仍然頑強地倖存下來。「當年雖然文革對人民意識形態衝擊很厲害,但是人們欣喜地看到,在家庭這個層面,不管共產黨怎麼樣去改變人們,最終家庭的紐帶、儒教的觀念還是沒有變,雖然在外面喊口號,但是回到家裏,還是按照傳統的方式維持家庭。」

在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下成長的新一代一開始將老輩人的觀念視為「迷信」,無法理解。雙方矛盾的表現之一就是黃文廣作為長子卻在父親的葬禮上無話可講,只能以鞠躬代替。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特別是移民美國後對自己文化的尋根和反思,傳統精神在黃文廣身上復甦,撰寫家庭回憶錄不僅是他精神療傷的一部分,也為美國讀者提供了中國普通家庭在七、八十年代從毛時代過度到現代中國的生活寫照。

黃文廣強調他的家庭回憶錄不是政治書籍,而是文化書籍,體現了中美文化的共性。「中國的家庭觀念引起了美國人很大共鳴。美國的父母子女和我們很相通:子女也是過去不能理解父母,到後來能夠理解,……不管發生甚麼樣的政治運動,甚麼樣的社會形態,家庭的紐帶都是一樣,大家都經過同樣的衝突,達到一種妥協。

這部書同時也包含了黃文廣的移民故事,以及他目睹現代中國過度商業開發和傳統逐漸消失的現狀。

作為八九民運的參與者和見證人,黃文廣在書中一章提供了對六‧四的個人記錄和分析。談到中國大陸民主發展,他說:「民主是世界的趨勢,遲早會到來。現在的中共領導人也意識到需要民主,但大家都不願意損傷自己的利益。然而社會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只有民主才能帶來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否則大家就沒有一種安全感。」

《紅小兵, 家庭回憶錄》受到美國主流媒體書評稱讚。《華爾街日報》稱黃文廣有塞林格作品《麥田裡的守望者》的風格。該書還引起了美國脫口秀女王奧普拉的關注,稱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中國,但同時也會發生在美國或任何國家。

相關新聞
黃文廣來洛介紹新作《紅小兵,家庭回憶錄》
美新創電動車商Fisker 或即將申請破產
加州去年人口淨增長6.7萬人
南加州3月房價創新高 但銷售量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