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體詩

古詩選讀:曹操 短歌行

曹操 (公元155~220),字孟德,東漢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漢獻帝時官至丞相、大將軍,後封魏王,諡號武帝。今存樂府歌辭二十餘首,皆為舊題新作,或反映漢末動亂,或抒一己之抱負,詩風古直沉雄,蒼涼悲壯,錄有《魏武帝集》。

短歌行(1)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2)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3)。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沈吟至今(4)。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5)。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6)?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7),枉用相存(8)。契闊談讌,心念舊恩(9)。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10),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11)。

注釋

1. 短歌行:為樂府舊題,屬《相和歌.平調曲》。而本詩則為建安十三年(西元208年)冬,曹操率軍南征,橫槊賦詩而成。

2. 去日:逝去的日子。

3. 杜康:相傳為發明釀酒之人,在此借代「酒」。

4.:衿,音今,衣領。「青青子衿」四句引《詩經》典故,表示對賢士的渴慕。《詩經.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5. 呦呦:音悠悠,鹿鳴聲。苹,音平,草名,又稱藾蕭。「呦呦鹿鳴」四句為《詩經.小雅.鹿鳴》中詩句,表示賢士來投必將以宴賓之禮相待。

6.「明明」二句:言求才之心如天上明月,光可鑑人且永不止息。輟,中斷。亦有作「掇」者,言賢才之光輝似月不知何時可得。掇,音奪,拾取。

7. 越陌度阡:意指客人遠道而來。阡、陌為田間小路,南北為阡,東西為陌。

8. 枉用相存」:枉勞客人相訪問候,自謙之意。存,問候。

9.「契闊」二句:別後相聚,想起昔時的恩情。《詩經.國風.邶風.擊鼓》:「死生契闊,與子成說。」既有別後相聚之意,亦言生死相約不負。契,相合、約。闊,別。讌,同宴。

10. 三匝:三周。匝,音紮。

11. 吐哺:將正在吃的食物吐出來。哺:音補,口中咀嚼的食物。相傳周公禮賢下士,常常忙於接見賢者,連飲食、洗沐都半途中斷。周公吐哺二句乃用周公典故,自許能如周公般善待天下賢士,使眾盡來歸。《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下亦不賤矣。然我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起以待士,猶恐失天下之賢人。子之魯,慎無以國驕人。』」

賞析

本詩按意旨可分為四章,每章八句。首章自「對酒當歌」以下八句,詩人發出「人生幾何」、「去日苦多」的悲嘆;在歡樂的宴飲之中忽然感到時光流逝的快速,進而對暫短的人生興起憂思。第二章詩人轉趨積極,欲把握有限人生奮起作為,連引(子衿)、(鹿鳴)之句來表達自己求才若渴之心。隨後「明明」之句,再度申明自己求才的決心,並從「越陌度阡」等語展現己待人之至誠,強調朋友之義與君臣之恩。末章則以「烏鵲南飛」比擬賢者盼得明主之心境,也暗言自己是可依之枝,以周公自許,願天下賢士盡來歸。

宋.敖陶孫《詩評》曰:「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本詩既有「人生無常」、「賢才難得」、「功業未竟」之悲涼深沉,亦有得天下英才匡濟危世的豪邁雄壯;全篇感情真挚,以詩明志一抒抱負,於辭句上則質樸無華、多用典故,故鐘嶸《詩品》謂之「古直。」

參考語釋

對著美酒自然要高歌,人生又能有多少寒暑?

正如晨露將逝一般,失去時光多到令人不堪。

儘管在席上慷慨歡唱,心中的憂思依舊難忘。

如何才能消解憂悶?只有快飲美酒方覺酣暢。

遠方賢能的佳士啊,我對你的思念悠悠不絕,

只因為你的緣故呀,才使我至今低吟徘徊。

原野上小鹿呦呦的鳴叫著,正在享受著苹草,

當有貴客前來時,我定將以盛大的禮節歡迎。

如月般光輝的君子,什麼時候才能為我所用?

思緒至此憂從中來,慕才之心必將永不斷絕。

不辭路遠而來的朋友,勞駕你們相訪問候了。

久別之後筵席重開,昔日的恩情又浮上心頭。

在月色明朗星光稀疏的夜裡,烏鵲向南飛去。

於樹林之間旋繞數回,卻不知何處方能棲身?

山不辭土壤方成其高,海不擇細流故就其深。(明主虛心以待各方賢才功業始成)

願如周公般禮待賢士,使天下人心盡歸向我。

摘自《古詩選讀》文津出版社 提供

【古詩選讀(附吟唱光碟)】邱宜文主編 文津出版社

「誦詩三百、歌詩三百」,詩歌本 為最精煉且富音樂性之文學,古以弦歌雅樂,匡正民心。本書選錄唐以前最富代表性之詩篇,加以註釋賞析;並集合兩岸傑出音樂工作者,重譯古譜及吟唱,還原古 代笙歌吟詠之風。全書內容含古歌謠、《詩經》、《樂府》、《古詩十九首》、魏晉南北朝詩作等約90首經典篇章。附錄光碟曲目選自唐《風雅十二詩譜》、明 《魏氏樂譜》、清《詩經樂譜》,及今人創作曲等,優美純淨,重現古廟堂大雅之聲。希望提供國人一份可資潛移默化,達成溫柔敦厚詩教目的之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