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中國網絡觀察 鬧劇的中國

人氣 3

【大紀元2012年09月21日訊】(美國之音記者齊之豐報導)梁啟超(1873-1929),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中國老資格的革命家,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

假如梁啟超地下有知,這幾天他大概會在北京香山腳下的墓穴中輾轉反側,大聲悲歎他當年期望看到的一個「少年中國」怎麼會變成今天這樣的「鬧劇中國」。

少年中國安在?

梁啟超是一位文學家,他最拿手的文學體裁就是激情四射的抒情散文。他可以將他的政治觀點和優美文筆結合起來,將他對祖國的摯愛表現得足夠給力,足以跨代感動人,打動一代又一代的中國讀者。

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就是這樣的一篇抒情散文,在中國文學史上也非常有名。在中國和日本再起紛爭之際,重讀「少年中國說」,尤其是重讀這篇著名抒情散文的第一段,自然格外有味:「日本人之稱我中國也,一則曰老大帝國,再則曰老大帝國。是語也,蓋襲譯歐西人之言也。嗚呼!我中國其果老大矣乎?任公曰:惡!是何言!是何言!吾心目中有一少年中國在。」

梁啟超在文章中表示,腐敗無能的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確實是應當被世界各國、包括中國人自己瞧不起的「老大帝國」,奄奄一息,行將就木,不足可惜。他熱切盼望一個「少年中國」將取而代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無愧於中國輝煌悠久的文明。

梁啟超特別呼籲中國少年人(即中國年輕人)要勇於進取,積極學習,為自己爭獨立、富強、自由、進步,從而為國家爭得獨立、富強、自由、進步,讓自己和自己的祖國真正成為世界舞台上令人尊敬的佼佼者:「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然而,在梁啟超去世將近一百年後,他所摯愛的中國好似一夜之間重新上演了他所說的由腐敗無能的政府導演的「拳匪之亂」。

近日來,顯然是當今中國政府慫恿或默許的暴民以抗議日本侵佔釣魚島(即日本所說的尖閣列島)為理由,在中國各地襲擊中國人,打砸搶燒中國人以及日本人的財產,在首都北京攻擊外國使節(日本和美國駐華大使)的座車。這種做法跟當年的「拳匪」的做法如出一轍。

這場歷史鬧劇的重演可謂演得惟妙惟肖,十分逼真,足以令世界各國對當今中國不得不刮目相看。

這一切跟梁啟超所殷切盼望的少年中國完全是南轅北轍,讓中國對全世界顯示出一幅暴力愚氓的形象,讓他所特別瞧不起的那些對中國懷有敵意的日本人看了個實實在在、貨真價實的大笑話,大鬧劇,讓全世界,包括全中國的千百萬看客不禁感覺好似經歷惡夢。

看到這一切,梁啟超要是不搖頭歎息或放聲痛哭,梁啟超也就不是梁啟超了。

順便說一句,當今中國官方歷史教科書將梁啟超所說的「拳匪」稱為「義和團」或「義和拳」。

為平民的鬧劇一辯

過去一個星期在中國所發生的事情已經成為舉世公認的鬧劇或惡作劇。在21世紀的今天,在全世界人口頭號大國中國,在擁有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國,居然發生國民為了抗議一個外國而四處出擊、對自己同胞下毒手、對外國駐中國使節發動攻擊的咄咄怪事,使中國在世界各國面前大出醜。

中國當局如何結束這種鬧劇,中國當局是否會對這樣的鬧劇進行一番認真的檢討,現在還不清楚。但毫無疑問的是,對國家政策和大政方針沒有發言權的成千上萬的中國網民也打蛇隨棍上,積極加入這場鬧劇。他們利用在「釣魚島」這個題目上的難得的一點表達自由的空間,發出自己的聲音,使這場鬧劇平添了文學色彩。

於是,這就來了「為平民的鬧劇一辯」的必要。

「鬧劇,farce」在文學中是一個相當詭異的東西。隨著時間、地點、情境的不同,一個目的在於引起人的鄙視感的鬧劇可以一下子轉化為令人肅然起敬的正劇。

在這方面的一個最好的例子,可以說是莎士比亞著名的悲喜劇《威尼斯商人》當中的猶太人夏洛克。在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猶太人是被上流社會和一般社會大眾瞧不起的下等人。於是,莎士比亞筆下的夏洛克說出下面這種申張猶太人基本人性和尊嚴的話自然就是鬧劇:「難道我們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普世價值觀/人權觀的普及,夏洛克的這種言論早已經成為義正詞嚴的正劇。

在中國民眾這次參與所謂的抗議日本的示威中,人們也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種鬧劇和正劇的詭異轉換。例如,在中國互聯網上廣泛流傳如下的文字和標語口號照片:
反日示威中具有文學色彩的標語口號 (網絡截圖)

「給我三千城管兵,一定收回釣魚島;給我五百貪腐官,保證吃垮小日本」。

中國網民與莎士比亞

新派的文學研究者所推崇的最好的文學,是富有顛覆性的文學。這裡所謂的「顛覆性」是指對當權者的意識形態、或對社會大眾既有的思想觀念具有顛覆性。

例如,莎士比亞通過夏洛克之口,就顛覆了當時的英國當權者以及社會大眾鄙視猶太人的思想觀念。

莎士比亞也是文學史、思想史研究者所喜歡說的「老狐狸」。說他是老狐狸,是指他很機敏狡猾;他說話可以很尖銳,但想給他找茬的人卻不容易抓住可以給他治罪的把柄。

例如,莎士比亞通過夏洛克所說的那些話就很尖銳,但假如有人想給他找茬,他可以一臉無辜地說:「夏洛克是一個卑鄙小人,我讓他說那些話,就是要顯示他的可恥可鄙可笑嘛。」

儘管莎士比亞想像力超豐富,恐怕他也萬萬想不到,他身後四百年之後,在地球另一邊的中國湧現出大批的中國網民在顛覆性和狡猾性上急起直追,已經跟他併肩了。

「給我三千城管兵,一定收回釣魚島;給我五百貪腐官,保證吃垮小日本」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好例。

這一標語口號完全顛覆了中國執政黨共產黨及其政府所大力宣傳的「為人民服務」的官方話語,強烈譴責了中共及政府豢養的可以肆意踐踏法律的「城管」,以及無 惡不作、肆意貪污的中共及政府貪官。但當局假如追蹤到這句富有顛覆性的標語的始作俑者,那人也可以一臉無辜地說,「我要表達的是愛國,愛黨和愛政府的樸素 感情嘛。」

中國網民創造力無限*

「互聯網的發展是難以預測的」,這如今已經成了俗套話。然而,俗套話所包含的真理是不可否認的。

就中國而言,誰也沒能預測到互聯網的發展、尤其是微博的發展,會給中國人帶來如此這般的表達自由,會激發中國人如此這般的想像力、創造力、語言操縱力。

如今,在世界各地,包括在中國,面對中國網民的創造力的爆炸性發揮,研究新聞和研究文學的人只有目瞪口呆,如同面對夜空中四面開花的焰火,只能連連驚嘆。

以下隨機選擇幾條讓莎士比亞也不得不歎服的中國網民的巧妙言論:

「Viggo_家豪 :吃甚麼飯,操甚麼心!國家大事輪不到我們這幫吃地溝油的」

這條微博貼之巧妙,主要巧妙在十分簡捷。它一口氣對中國當權者提出了兩個嚴重的、但又讓中國當局難以抓住發言者把柄的譴責:

1)當權者剝奪中國公民管理國家事務的權利;

2)當權者搞特權,自己吃特供的高質量安全食品,但百姓只能食用地溝油;而中國當局還對全世界宣稱,中國還沒有能夠鑒別好油和地溝油的技術;至於中國官員們是否因此也會跟中國百姓一樣機會均等,也用地溝油做飯,中國官方拒絕理會這樣的問題。

與此同時,在顯然是中國官方策動慫恿的反日示威中,有人打出愚蠢又殘忍、但又顯然是得到官方默許的口號:

「哪怕華夏遍地墳,也要殺光日本人。寧可大陸不長草,也要收回釣魚島」

這個口號的愚蠢又殘忍不言自明,因為它相當於說,「我寧肯把我家人全殺了,把我家的房子燒個精光,也要跟你不算完」;或者,「我寧肯把我的西瓜砸個稀巴爛,也一定要從你這裡奪到那顆芝麻」。

然而,中國網民顯然不屑跟打出或推崇這種口號的人說理,而是將這個口號一擰,擰向一種讓中國當局哭笑不得甚至是害怕的方向:

「寧可大陸不長草,也要收復釣魚島;哪怕吃盡毒奶粉,也要殺光日本人;哪怕喝遍地溝油,也要揮刀斬倭寇;哪怕頓頓瘦肉精,也要出兵滅東瀛;哪怕天天被代表,也要收復釣魚島;哪怕養老沒人管,也要佔領富士山」。

小注(供莎士比亞轉世學中文時參考):此處「被代表」是指中共剝奪人民的選舉權,同時又謊稱選民所不認識的那些「人民代表」確實是代表人民。

梁啟超也可能笑

顯然,中國當局對全世界演出的這場抗議日本的鬧劇,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演變為中國網民的文學創作狂歡節。

這種文學創作顯然是在蹈襲梁啟超所發揚光大的傳統,即將現實的政治跟文字的操縱、文學的創作結合起來。

在其著名的抒情散文「少年中國說」一文中,梁啟超號召當時的中國年輕人要胸懷大志,勇於關心和擔當國家大事,同時也要讓自己活出生命的精彩和快樂,不要像死氣沉沉的老年人那樣,而是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朝氣蓬勃(即他所說的「盛氣」):

「老年人常多憂慮,少年人常好行樂。惟多憂也,故灰心;惟行樂也,故盛氣」。

梁啟超這篇著名美文的結尾是: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在當今中國的互聯網上,在當今中國當局導演的鬧劇中,梁啟超可以看到許許多多將關心國事和及時行樂完美地結合起來的中國年輕人(即他所說的「少年」)。

看到這些朝氣蓬勃、關心國事、創造力無窮、活潑可愛的年輕人,生性豪放的梁啟超或許會哈哈大笑。

面對當今的鬧劇中國,梁啟超到底會嗚嗚哭泣,還是會開懷大笑,有興趣的讀者不妨選擇夜靜時分,到北京香山(西山)腳下位於北京植物園內的梁啟超家族墓園中,貼著花崗岩構築的梁啟超墓聽個究竟。

順便說一句,北京植物園普通門票票價5元人民幣,學生票2.5元。

(責任編輯:郗古韻)

相關新聞
組圖:「反日保釣」變打砸搶燒 毛左黑手曝光
抗議日本 中國自己家園成「戰場」?
組圖:大陸如此「反日保釣」 特色標語笑翻天
9·18反日遊行 北京毛左傾巢 「紅衛兵來了」震驚國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