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德國「高」價超市 看是否「貴」得有理

人氣 124

【大紀元2013年0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王亦笑德國報導)EDEKA和REWE可謂是德國最具代表性的高價連鎖超市,「那裏的東西比較貴,但是質量好,蔬菜和水果也都比廉價超市裏的新鮮」,這是大多數人對高價超市的印象,但是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帶著這樣的疑問,德國ARD電視台最近對這兩家高價連鎖超市進行了「全面調查」,比價位、評質量,看看這高價超市是否真就「貴」得有理?

價高貨不「高」 願者上鉤

根據ARD電視台記者的調查,發現高價超市和廉價超市的商品質量差距並不大,儘管有時它們之間的價格有很大出入,但這出入的背後往往缺乏「實質內容」的支撐,有時甚至僅僅只是換了個包裝而已。具體而言,REWE和EDEKA的水果和蔬菜並沒有比廉價超市裏的更加新鮮;在對REWE的幾種熟火腿(Kochschinken)產品進行仔細比較之後,記者發現不管是REWE的自營品牌、比較廉價的「Ja」,還是中等價位的品牌「Wilhelm Brandenburg」,或者高價位的「Thekenschinken」,它們都是來自相同供貨商的相同質量的產品,雖然高價位的產品比廉價產品的價格高出兩倍之多,但它們除了包裝不同外,在「實質內容」上根本沒甚麼區別;對於肉餡的檢測結果也是這樣,儘管價位不同,但肉餡在肉質和肥肉含量方面都幾乎一樣。在對Edeka的貨品比較中,記者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既然商品的質量差距不大,價格卻高出許多,那為甚麼還有許多顧客願意去高價超市購物?其實,這跟顧客的心理作用有很大關係。ARD的記者做了一個路人測試,把相同的果汁分別裝在貼有REWE、ALDI和LIDL標籤的包裝盒裏,結果裝在貼有REWE標籤包裝盒裏的果汁得到了最多的好評。這說明儘管果汁完全一樣,但是由於人們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導致果汁的「口味」發生了變化。所以很多人去高價超市,其實買的不是「物品」,而是「感覺」。

心理暗示無處不在

除了人們先入為主的心理作用,高價超市也會利用裝修、佈局等處處給顧客以心理暗示。比如高價超市會把陳列水果和蔬菜的區域,佈置得好像週末集市一般,以這種特別的氛圍和視覺效果,給人以食物非常新鮮的感覺,好讓顧客因為這裏的「新鮮」而心甘情願地多掏腰包。

另外,高價超市也不是一味地貴,裏面也會有與廉價超市價位相近的低價或特價商品,如果廉價超市的某類產品降低了價格,高價超市也會相應調低這類產品的價位。這樣做的結果無疑會吸引更多的顧客,人們會覺得在高價超市裏也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但是跟廉價超市相比,高價超市的商品更加齊全、種類也更多,其實這「琳琅滿目」的效果也有其特殊的心理暗示作用。因為如果一類物品有高、中、低檔三種價位可供選擇的話,那麼大多數顧客會選擇購買中間價位的物品,顧客會認為此類物品價格並不太貴,質量也不會太差,屬於合情合理的「安全商品」,但是這中間價位的「安全商品」也往往比廉價超市的同類產品要貴,不知不覺中顧客又多花了錢。

關注細節 買得明白

其實,無論在哪種超市購物,人們都應該特別關注商品的細節,而不是被其包裝所迷惑。專家提醒,很多食品包裝上呈現的畫面是名不副實的,往往包裝正面的大字和精美畫面是給顧客看的,而包裝背面的小字和細節是給質監部門和法官看的,但正是這背面的細節才更能呈現出商品的「本質」。比如據漢堡消費者中心介紹,由MMW Molkerei J. Luelf出產的香蕉奶,主要是靠著色劑和食用香精營造出了「香蕉」的感覺,其真正的香蕉汁含量只有0.1%,但在其香蕉奶包裝的正面,人們看到的卻是大大的、特別突出的「香蕉」字樣,而背面成分介紹的字樣卻異常「小巧」。再如大家所熟悉的Milka巧克力品牌,其推出的草莓夾心巧克力,在正面包裝上也有大大的草莓字樣,而且還配有很多嬌豔欲滴的草莓圖片,但是背面的小字卻告訴人們,其草莓含量僅有0.18%,之所以草莓味十足,亦是食用香精的功勞。所以購物時多花些時間關注商品細節,才能最終買得明白。

(責任編輯:余平)

相關新聞
談判失敗 歐盟不禁止克隆肉
德國超市ALDI紐約出擊 搶先沃爾瑪
德國著名建築蒂森-克虜伯大樓尋找買主
英國11人感染致命變種大腸桿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